12 分鐘 2024年4月11日
山脊上的碎石步道

超越邊界 Beyond Borders:安永2023年生物科技產業報告

作者 安永 台灣

提供多元化專業服務的機構

在臺服務逾50年,全球領先的審計、稅務、策略與交易諮詢和諮詢服務機構之一,六大服務據點為全臺客戶提供立足臺灣、接軌全球的專業服務。

12 分鐘 2024年4月11日

顯示相關資源

  • 超越邊界 Beyond Borders:安永2023年生物科技產業報告

安永在美國的成員機構(Ernst & Young LLP, 簡稱「安永」)於2023年年中正式推出第33期《超越邊界》報告。

概要
  • 各生物科技公司的優先事項因其商業成熟度差異而有所不同。
  • 生物科技領導企業極需解決「創新赤字」問題並尋求新的營收來源,以抵禦專利到期的衝擊。
  • 少數擁有低風險、高研發能力的新興生物科技公司有機會吸引到合作方或收購方,獲得可觀資金。

走過疫情 逆勢前行

《超越邊界》報告指出,美國和歐洲生物科技產業正在尋找全新的發展路徑。目前,各生物科技公司的優先事項因其商業成熟度差異而有所不同。生物科技領導企業(年收入至少5億美元的公司)以及大型製藥公司極需解決「創新赤字」問題並尋求新的營收來源,以抵禦專利到期的衝擊。另一方面,資本匱乏的新興生物科技公司正在節省開支,以撐到下一個價值轉折點。然而,少數擁有低風險、高研發能力的新興生物科技公司有機會吸引到合作方或收購方,獲得可觀資金。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整個生物科技產業前景並不明朗。

為了駕馭複雜的發展路徑,生物科技產業必須有效分配資本並精簡核心業務,涵蓋研發、供應鏈及商業營運等環節,並透過併購和聯盟來實現成長最大化。儘管面臨挑戰,生物科技公司仍可憑藉強大的創新能力及產品組合的重要性來維持良好的中長期前景。各公司應關注基本面,靜待經濟環境和貨幣政策好轉,做好準備引領下一階段的爆炸式成長。

在新冠病毒疫情導致全球動盪初期,隨著產品需求增加和投資者日益關注生物科技產業,生物科技公司吸引了大量新資金,績效表現格外出色。然而,到2022年初,生物科技市場投資又迅速消退。如上期報告所述,「生物科技的金融環境已經在2022年初發生重大轉變,估值大跌,IPO卡關」。環境仍在持續惡化,由於升息、信貸緊縮、總體經濟和地緣政治動盪的影響,生物科技正面臨可用資金減少的窘境。此外,美國通過《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以下簡稱IRA),以及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也採取措施阻止安進公司(Amgen)收購Horizon Therapeutics,生物科技產業的監管環境也趨向嚴格。IRA會對生物科技產業帶來重大影響,涉及到產業未來如何獲得創新補償等事項,而聯邦貿易委員會的措施限制了一些公司透過被大型生物製藥公司收購以實現擴張的選擇,這樣的監管很有可能會扼殺創新性。從收入、融資及併購投資等各個指標面向來看,生物科技公司2022年的績效表現均呈現下降趨勢,同時面臨更大挑戰。

儘管如此,生物科技產業整體的創新能力仍然穩健。生物科技研發活動持續推動新的生物製藥產品和平臺創新,突發的新冠病毒疫情也顯現出生物科技產業對國家和全球健康與安全的策略重要性。但在個體層面,同產業不同公司績效總會有好有壞。在這樣一個以研發為驅動力的產業中,能擁有差異化產品的優秀研發成果始終是成功的關鍵。不過,在著手未來規劃時,生物科技公司必須意識到,優秀研發成果仍需要聚焦於讓所有業務領域可以高效率營運的策略上。

在過去一個世紀中,生命科學的發展顛覆了所有認知,隨著科技讓數據驅動智慧健康生態系統在該產業普及,其演化速度進一步加快。各公司在探索適當的未來成長模型時,也必須考慮到向數位化、數據驅動、個人照護系統轉變的潛在趨勢。生物科技公司必須適應當前不斷變化的環境,在進行創新的同時,重點關注業務基本面,提高業務效率和韌性,從而擺脫低迷環境,做好準備推動未來生物科技產業智慧化和個人化發展,實現新成長。

年度回顧

2021年,由於新冠病毒疫苗、治療和檢測市場蓬勃發展,生物科技產業收入大幅增加,2022年,成長回歸穩定,美國和歐洲的上市生物科技公司營收合計2,150億美元,較上一年度下降1%(見圖1)。其中,最大兩家公司BioNTech和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分別因新冠病毒疫苗需求減少和抗病毒治療需求減少導致營收下降,而再生元製藥公司(Regeneron)因失去緊急使用授權和美國政府的資助,其抗體雞尾酒療法(REGEN-COV)的銷售額減少58億美元。

但是,除去新冠病毒相關產品短期需求減少的影響,生物科技產業的成長較為穩定。儘管2022年收入下降1%與2021年收入成長35%存在巨大差距,但幾乎完全是受新冠病毒疫苗、抗病毒藥品等產品需求波動的影響。如果不考慮前五大生物科技公司產品組合中新冠病毒相關產品對營收的影響,2022年產業營收成長3.7%(2021年營收成長5.2%)。因此,即使整個生物製藥產業在2023年將面臨專利懸崖(即專利保護到期後收入銳減)的巨大挑戰,生物科技產業的基本面有望經得起考驗,產業的持續成長也為此提供了一定的保證。

圖1. 2000年至2022年美國和歐洲上市公司營收

資料來源:安永分析、各公司報告
產業領導公司是指收入 >=5億美元的公司

  • 顯示圖說#隱藏圖說

    此長條圖顯示 2000 年至 2022 年美國和歐洲生物科技上市公司的年營收,按地理區域分成產業領導公司和新興領導公司。

2023年初,安進在美國推出艾伯維公司(AbbVie)有史以來最暢銷的藥品 之一, Humira(阿達木單抗)的首款生物相似藥,代表Humira市場排他性消失(loss-of-exclusivity,LOE)。這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到2023年末,其他四大單株抗體(mAb)藥品(2022年合計營收140億美元)也將面臨LOE和生物相似藥市場的挑戰。此外,未來五年,還有17種產品(目前年營收超過1,450億美元)將失去專利保護,讓出市場占有率給低定價競爭對手(見圖2)。據悉,自2019年以來,生物相似藥在美國市場迅速崛起,到2022年上半年,已經取代超過80%的主要抗腫瘤單株抗體藥品,如Herceptin(曲妥珠單抗)和Avastin(貝伐珠單抗)。

圖2. 2014年至2028年因排他性消失而導致營收流失的歷史數據和預測

資料來源:安永分析、Evaluate Pharma(2022年8月)。
受影響銷售額合計是指產品喪失排他性之前一年的年收入。預期損失是指受影響銷售額與專利到期後一整年的銷售額之間的差額(公司歷史數據或由Evaluate Pharma根據共識計算出的預計金額)。

  • 顯示圖說#隱藏圖說

    圖顯示自2014年以來由於專利到期而造成生物製藥公司收入損失(以十億美元為單位,以及受影響銷售額百分比),並預測至2028年因接近排他性消失事件而面臨風險的收入。

除了這些產品既定收入損失,生物科技產業還必須解決創新赤字問題,生物科技公司必須持續創新並找到新的收入來源,才能維持成長。該產業近年來已成功開發並推出一系列新產品,成果顯著,在2017年至2021年的五年間,平均每年有69項新分子實體(NME)和生物製劑藥品上市查驗登記(BLA)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2022年,FDA核准的數量下降至49項(37項NME和12項BLA,見圖3)。

圖3. 2000年至2023年第一季美國FDA產品核准

資料來源:安永分析、FDA網站。
*生物製劑藥品上市查驗登記2000年至2022年的數據;新分子實體2011年至2022年的數據
註:2000年至2011年,新分子實體包括新的生物製劑,但不包括新的適應症、新的配方和仿製藥

  • 顯示圖說#隱藏圖說

    圖顯示 2000 年至 2022 年以及 2023 年第一季美國 FDA 對新分子實體和生物製劑藥品上市查驗登記的核准情況。

據悉,核准數量下降主要是因為FDA人員不足,2021年,FDA工作職位空缺超過400個。到2022年第三季,FDA招募職位的數量已下降至接近50個,審核等監管流程有望恢復至新冠病毒疫情前效率。2023年第一季,核准數量確實有所回升,共有18個產品(13個NME和5個BLA)獲得授權。

儘管核准數量下降,生物製藥創新仍維持活力。據估計,全球臨床排程中活躍的候選藥物超過20,000種 2。此外,具有高臨床和商業潛力的多種新療法正在迅速成熟,2022年的新核准清單包括bluebird bio和CSL Behring開發的新基因療法。細胞和基因療法是最突出的新療法之一,還有通過mRNA平臺開發的新產品、新的放射性藥物和抗體-藥物複合體(ADC),ADC在2023年初登上新聞頭條,因為輝瑞公司同意以430億美元收購ADC專研公司Seagen。

業內普遍認為,這些真正創新的新平臺對生物科技產業專利懸崖談判和未來持續成長方面的策略至關重要。然而,產業領導者需要注意生物科技產業的基本健康情況,因為基本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業的研發動能。美國和歐洲的生物科技產業在2020年和2021年的融資成果豐碩(兩年籌資近2,400億美元),而2022年可用資本同比下降54%。2022年籌資總額為546億美元,是生物科技產業自2016年以來吸引投資最少的一年(見圖4),但這一數據基本符合新冠病毒疫情前的預期(事實上,如果忽略2020年和2021年,2022年的融資額接近產業過去十年的平均年度融資額)。然而,新冠病毒疫情期間 2020年和2021年屬例外情況,現在生物科技公司必須調整適應常態。

圖4. 2007年至2022年美國和歐洲籌資(十億美元)

資料來源:安永分析、Capital IQ和Dow Jones VentureSource。

  • 顯示圖說#隱藏圖說

    圖顯示美國和歐洲生物製藥公司從 2007 年到 2022 年每年的籌資情況,分為創投、債權融資、現金增資及其他以及 IPO。

債權融資規模下降(10%)是利率上升導致的可預測結果。更令小型生物科技公司擔憂的是增資籌資金額的大幅下降(63%)以及生物科技IPO市場幾近消失,2022年IPO募資下降達93%。相比之下,生物科技公司在2021年透過IPO籌集近210億美元。因為在新冠病毒疫情初期估值大增的生物科技公司,於後續經歷了大幅修正,新上市公司面臨嚴峻挑戰。

在2020年和2021年上市且到2022年底仍在公開交易的223家公司中,91%的IPO估值下降,平均下降幅度超過50%。加上增資籌資額大幅減少,大部分新上市公司的長期前景堪憂。

不只是新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整個產業的長期生存能力也不樂觀。據分析,截至2022年,55%的新興生物科技公司(年收入低於5億美元的公司)所持有的現金不足以維持未來兩年的營運,29%的公司不足以維持一年的營運。這一數據較2021年有所增加,2021年僅有18%的公司不具備一年的現金儲備。所以,各公司應緊密關注現金儲備。

2022年,生物科技產業創投下降29%,但189億美元的投資總額仍高於此前十年的平均值。此外,備受矚目的新創企業Altos Labs獲得30億元的投資承諾,這是生物科技領域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筆創投。隨著創投資金不斷注入,私募股權投資也將幫助維持生物科技產業的創新生態系統,投資者們很有可能會追求降低風險的策略,例如瞄準能夠更快地得到臨床或商業驗證的產品。

投資偏好轉變可能會給新療法帶來挑戰,這些療法仍在尋求商業驗證,因為相關平臺可能需要新的基礎設施和製程。如Ascenta Capital的聯合創始人兼主管合夥人Lorence Kim所指出的,「各種新療法興起,一些重要問題也隨之浮現,即如何規模處理製程、產能和可用性。」

生物科技公司及其投資者仍將受到一系列銀行倒閉事件的影響,特別是在該產業中較受歡迎的矽谷銀行(SVB)。雖然這一場災難得以避免,但處於發展早期的生物科技公司需要重新審視其流動性政策並採用多樣化的銀行業務策略。矽谷銀行事件讓生物科技公司認識到,應將資金分散在多家對新創企業友好的銀行,而非集中在一家銀行。矽谷銀行倒閉後,小型生物科技公司一時找不到可替代的貸款機構,因為其他銀行大多提高了融資門檻,增加小型實體投資的難度;此外,取得資金的公司可能更少,一些生物科技公司需要撤銷開發中的藥品排程。但是,那些管理穩健、管道強大的公司未來仍可獲得資金。

對於小型生物科技公司而言,特別是關注新療法平臺的公司,在融資受限的情況下,併購成為重要選擇。如果可用資金較少,生物科技公司的出路自然是尋求收購。但在2022年,產業內的大公司進行大型收購的意願較低,因此併購投資較2021年僅有小幅成長,且遠低於2018年至2020年的水準。此外,2022年交易數量有所下降,投資價值大部分來自幾宗大規模交易,包括安進以278億美元收購Horizon Therapeutics的提案。在2022年的所有交易中,約有56%為大型製藥公司收購生物科技公司,其餘為生物科技產業內部的合併。普遍低迷的併購環境持續到2023年第一季,除了輝瑞收購Seagen的交易,整個產業其他併購交易的價值非常低。

圖5. 2006年至2022年美國和歐洲併購交易

資料來源:安永分析、Capital IQ、MedTRACK和各公司新聞資訊。
圖表不包括交易條款未公開揭露的交易。
圖表不包括賽默飛世爾(Thermo-Fisher)和Life Technologies的交易(136億美元),因為收購方既不是製藥公司,也不是生物科技公司。

地緣政治和全球總體經濟不確定性高很可能會壓低短期內的併購交易意願,這與全球其他產業併購投資水準均較低的情況雷同。但是,美國監管環境也是影響因素之一。例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加大反壟斷力度,可能會影響大規模合併交易。近期,該機構宣布將採取措施阻止安進收購Horizon Therapeutics,可能會顛覆這一已經主導產業40年的罕見疾病商業模式。IRA的通過也增加了藥品定價方面的不確定性,導致收購方未來更難對潛在收購目標及其資產組合進行估價。

此外,相較於直接收購,生物科技產業近年來更青睞透過聯盟及合作形式進行創新。2022年,生命科學公司達成的聯盟交易潛在價值達1,321億美元,年度總價值在過去十年中位列第三。

圖6. 2013年至2022年美國和歐洲生物科技聯盟交易

資料來源:安永分析、Biomedtracker。

對生物科技公司而言,聯盟活動也存在缺點,例如2022年交易的總潛在價值僅有6%是簽約金,後續付款取決於未來的重大里程碑事件。由於獲取資本的選擇較少,生物科技公司在進行合作安排談判時通常處於弱勢,在這類交易條款下,小公司短期內很難取得更多資金。

當前的營運環境「最終會導向一個更加高效率的生態系統,支持公司能夠真正推動產品創新。……整個產業最終將發展成為紀律嚴明、少花錢多做事的優秀資本管理者。」
Andrew Hack
Bain Capital Life Sciences 合夥人

生物科技產業或許會越挫越勇。Bain Capital Life Sciences 的合夥人Andrew Hack預測,當前的營運環境「最終會導向一個更加高效率的生態系統,支持公司能夠真正推動產品創新。……整個產業最終將發展成為紀律嚴明、少花錢多做事的優秀資本管理者。」

欲建立一個關注基本面、走上新道路的高效率生物科技生態系統,需因應諸多挑戰和轉型,例如本報告提及的:

  • 提高整個產業的財務和營運韌性
  • 關注資本分配策略,同時保證短期和長期未來成長
  • 在日益複雜、依賴數據的營運環境下優化稅務管理
  • 應用數位化技術優化製造和供應鏈流程
  • 發掘人工智慧(AI)等技術工具的潛力,精簡商業整合模式
  • 適應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及其對產品定價的影響

顯示相關資源

  • 下載《超越邊界Beyond Borders:安永2023年生物科技產業報告》

參考資料

  1.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318206/revenue-of-humira
  2. 《2023年醫藥研發趨勢年度分析》(Pharma R&D Annual Review 2023),Pharma Intelligence網站,pages.pharmaintelligence.informa.com/LDG_R-D_Review_2023。

結語

最終,生物科技公司必須改進營運模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但創新仍將是產業的核心力量,亦是業務模式的中心支柱。專利懸崖帶來的挑戰可能是生物科技產業的轉折點,因為生物科技的創新會成為整個生物製藥產業的關鍵收入驅動力。隨著生物科技公司紛紛調整策略和營運並關注基本面,他們必須在創新的同時考慮原則和效率。這樣,生物科技產業才有機會成為生物製藥生態系統中更重要、更有韌性的組成部分。

關於本文章

作者 安永 台灣

提供多元化專業服務的機構

在臺服務逾50年,全球領先的審計、稅務、策略與交易諮詢和諮詢服務機構之一,六大服務據點為全臺客戶提供立足臺灣、接軌全球的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