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的投資銀行將從此波危機脫穎而出,成為具備彈性與敏捷的新組織,逐漸倚重數位優先的業務模式,並簡化營運流程。
5.以資料為核心的風險管理
在此波危機中,無論是財務或非財務層面的風險管理,都必須歷經數次策略性調整,以維持對環境的掌控並確保風險透明度。就歷史上而言,投資銀行的風險管理、監督和監測能力,大幅仰賴實體督察和人工審核。在企業檢視自己的表現方面,我們預期企業將逐漸採取更多數位化的方法進行風險管理,這些方法將透過資料驅動,並倚重人工智慧(AI)的運算能力。
包括檢視個別客戶的風險或是客群集中度風險之能力,來達成近乎即時回報程度,以及善用預測分析警示面臨的潛在挑戰。運用數位技術進行監督和監測,將成為得以讓愈來愈多的前臺員工,遠距處理一般業務流程的先決條件。
6.企業運作的數位轉型
此波疫情暴露出投資銀行在運作功能上的幾個弱點,市場波動和交易量激增,對投資銀行的運作造成壓力。無法於線上進行的一些重要工作程序,必須仰賴人工作業和客製化流程,該如何彈性地因應必須使用大量資源的工作需求成為重要的挑戰。
投資銀行必須檢視自身的營運能力,並找出將流程數位化和標準化的機會,使其轉換為通用資料和流程模式,讓營運功能更靈活。透過疫情後檢討分析,企業得以瞭解營運失常和面臨瓶頸的根源,並在源頭就擬定策略因應問題,推動營運功能的數位轉型,提升企業營運能力,更有彈性地運用資源和提高效率。此作法也為利用更優良的產業工具和設備開啟機會,並透過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工具,在近乎即時的基礎上,就當前市場概況和問題提出管理上的深入見解。
7.加強IT基礎設施的彈性
由於市場波動劇烈和交易量暴增,使IB科技基礎建設承受龐大壓力,因而影響其表現、可靠性和韌性。基礎設施須處理的資料量增加,凸顯出必須符合服務水準協議所面臨的挑戰。遠距工作的另一個挑戰是網路攻擊事件增加,和虛擬私有網路(VPN)的容量限制。
企業必須集中全力升級傳統科技應用程式和基礎設施,例如大型主機電腦基礎設施,目前這些系統難以支援遠距工作環境。領先企業也正逐漸轉換成為彈性微服務架構。原有的基礎架構面臨了需要彈性提供服務能力,和透過負載平衡以維持表現的挑戰,這些都是歷經疫情的企業所必須解決的瓶頸。
企業也必須檢視自己的網路安全協定和網管能力,這些面向在疫情期間也流露出弱點。著手處理此波危機所暴露出頻寬不足、網路用量激增問題的企業,將在IT彈性、分散部署能力、和安全方面持續保有競爭優勢。
整體而言,投資銀行已證明有足夠的韌性得以挺過疫情衝擊,並扮演維持市場秩序、支撐經濟體制運作、確保市場流動性和企業持續營運的關鍵角色。然而,投資銀行應運用這次的學習經驗,進一步強化自身能力並解決此波疫情中所揭露的問題,以提升自身和市場的韌性。
企業應立即採取兩項行動。首先,企業必須制訂詳細的多階段和緩步跨功能重返工作崗位策略手冊。其次,企業應主動展開全面的疫情後檢討,擬定優先補救行動計畫。我們預計接下來的幾個月,上述兩者都將成為審計和橫向監理審查的重要項目。
從策略性觀點而言,企業務必要汲取疫情爆發至今所學到的經驗,完善其轉型目標,並再次審視更廣泛的策略性議程。我們期許大多數的前瞻企業能評估自身的弱點,並採取最適切的直接策略性投資。著眼於數位轉型策略,並升級自身的資料、技術和前臺-後臺基礎設施的投資銀行,將在新的常態下掌握優勢定位,為未來成長和獲利挹注動能。
結語
投資銀行的領導者必須從此波疫情所浮現的挑戰汲取經驗,強化自身組織的能力和韌性,並專注於造成問題的根本原因。企業務必要徹底檢視本身所經歷的成功和挑戰。此波疫情所浮現的問題有許多並非新的挑戰,然而卻進一步凸顯問題的急迫性。領先的投資銀行將從此波危機中脫穎而出,完善其企業策略,並著眼於資料和數位轉型,以提升組織的彈性和靈活性,加速推動數位優先的業務模式和客戶解決方案,簡化交易生命週期並培養具備數位作業能力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