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為風險分析中,本團隊提出另一個觀點:透過分析「客戶」來降低風險事件。由於不當行為並非直接源自於客戶本身,因此以金融機構較難想像「客戶」本身能成為分析標的。但目前已公開的案例顯示,理專能夠挪用客戶的資金,多數是係因雙方具有一定的信任基礎,也正是因為兩者有一定的信任基礎,所以目前發生的鉅額案例,金額都是動輒千萬以上,且犯案期間可長達數十年。因此,對於銀行的行為風險管理,我們的資料分析團隊建議可依據行為風險的兩大要素,將探討面向拆分為兩部分,即前述所提到的「員工」分析以及「客戶」分析。
英國金融行為監理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在過去提及過Vulnerable Customers的概念,並於2021年的文章(Guidance for firms on the fair treatment of vulnerable customers)中再度強調該概念。Vulnerable Customers係指當金融業內部發生不當行為時,特別容易受到影響的群體,因此金融業者有義務要保護這些Vulnerable Customers,而這也正是我們的團隊提出分析客戶與金管會所強調的銀髮族消費者保護的觀點一致。
相較於員工的分析,客戶分析主要著重於了解哪些客戶更容易受到員工不當行為的影響。在某些金融從業人員挪用的個案中,可以發現案件的受害者具有一定的共通點,這些共通點可能是教育背景、資產狀況、職業內容、年齡或身心狀況等。前述因素可能造成此類客戶對金融產品無確切認知、對於自身財產的警戒心不足或是易貪圖方便而將重要印鑑與文件交予他人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