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分鐘 2022年3月18日
邁向永續經營 – 家族治理對家族企業傳承之影響

邁向永續經營 – 家族治理對家族企業傳承之影響

作者 林 志翔 Michael Lin

安永台灣 稅務服務部 執業會計師

專業的高資產人士與家族企業顧問,以豐富的稅務及傳承諮詢經驗,為高資產人士與家族企業規劃基業長青之道。

20 分鐘 2022年3月18日

顯示相關資源

  • 邁向永續經營 – 家族治理對家族企業傳承之影響

近年來臺灣許多企業開始面對傳承與接班問題,如何凝聚家族共識並調解可能之衝突,傳承家族願景和價值觀並有效治理發展,成為企業領導人最關心的議題。

概要

家族企業永續傳承的核心應從家族治理出發鞏固家族、企業和財富:

  • 家族:家族成員之間的和諧需透過家族治理機制來鞏固,強化家族的凝聚力,並且在對的位置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朝共同的目標及理想努力。
  • 企業:家族企業永續長青的關鍵在於所有權與經營權的界限,以及完善的接班傳承規劃,不僅僅只是傳承實質財產,無形價值的傳承更是重要。
  • 財富:家族財富的累積傳承需要成員間彼此協調、合作管理保全並增值,更應思考回饋社會、或再投資於新創,將家族文化及財富傳遞下去。

歐美許多百年企業,皆為家族企業,其能永續經營的關鍵,在於良好的傳承與治理模式。落實家族治理,有助於家族及家族企業達到共識的凝聚、家族及企業間界限之建立、制度的透明化及傳承之規劃成效,使家族降低傳承過程中可能之衝突,完成成功的傳承。

因此,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合作,以家族治理議題為主軸,透過量化問卷調查和質化深度訪談企業,分析臺灣家族企業在經營上的現狀與問題,研究包括家族成員、家族企業和家族財富三大層面,期望協助企業及早規劃與布局,避免在接班過程中遇到嚴重的阻礙與波折。

量化問卷調查以臺灣上市櫃公司之家族企業(註)為母體,共發放108份問卷,取得61份有效樣本,調查對象主要為企業董事長或是企業創辦人(占約62%)。質化訪談則是與鋼鐵工業、光電業、建材營造、化學工業和商品批發業等5家家族企業董事長/總經理進行面對面深度訪談,將訪談取得的經驗與重點呈現於本研究分析中。

註:安永家族企業認定三方式

  • 一家族持股(透過個人、家族控股公司、基金會、信託)超過30%
  • 單一家族與其姻親持股(透過個人、家族控股公司、基金會、信託)超過30%
  • 單一家族與其姻親所控之持股為最大股東,且所控董事席次超過半數

一、家族成員與家族治理

家族成員為治理的核心,家族的規模及角色為治理架構的重要考量,人數越多、世代越多,所面臨的情況越趨複雜,越需要明確訂定家族成員之權利及義務,並制訂排解衝突或退場機制。每位家族成員在家族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可能是股東及經營者,其擁有的權力與承擔的責任不盡相同。家族的領導者,必須分辨新世代家族成員的性格及能力,將成員安排至對的位置

當一個家族缺乏家族治理時,就可能會在無意間造成家族成員間彼此的摩擦及意見之分歧。各家族的治理架構、背景情境及重點發展的方向雖不一定相同,但家族治理的內容原則上可歸納成以下六大面向:家族凝聚力、家族治理過程、家族監督機制、了解家族企業以及設立界線、家族慈善機構、家族信託及資產,六者缺一不可。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對臺灣家族企業而言,認為目前家族治理中最需要強化的項目前三名分別是:「完善家族接班計畫」、「傳承家族願景和價值觀」、「家族規範與責任的訂定及制度化」。

圖1:家族治理中最需強化的項目

而在啟動家族治理之前,家族應先了解現有的治理模式:非正式治理或正式治理,才能避免落實家族治理架構時產生隔閡或阻礙。

► 非正式治理

「非正式治理」機制,形成於家族事務、家族企業經營層面上,以家族成員間互動的默契或約定成俗下的治理模式。一般而言,較為軟性且感性並富有創辦人精神及家族共同價值觀,有助於增進家族成員對家族之認同、強化家族關係及凝聚力,讓後代及接班人在世代傳承保有創辦人之初衷。

75%受訪企業表示,非正式家族治理對家族企業營運有正面影響,其中約半數家族係透過常見的「家族聚餐或聚會」方式進行,但仍有6%家族未有「非正式治理」機制。

圖2:家族企業的「非正式治理機制」

圖3:非正式治理機制對企業運作帶來的影響

► 正式治理

「正式治理」機制,係透過明文規定或具法律約束力的方式明定家族成員之權利義務、成員間關係之維繫、與家族企業之關係、家族及企業決策模式、控股工具之運用、家族財富分配方法等。一般而言,較能於衝突產生時作為解決紛爭之依據,強化家族永續傳承之目標,但因建立需投入一定成本及時間,家族落實比例偏低

79%受訪企業表示,正式家族治理對家族企業營運有正面影響,其中最常見的方式為「家族企業董事會或股東會」,但仍有22%的家族沒有任何「正式治理」機制。

圖4:家族企業的「正式治理機制」

圖5:家族企業認為「正式治理機制」對企業帶來的影響

家族企業常見的一項問題即為家族治理與公司治理無法分離,相互影響家族企業營運情況。而運用家族企業控股公司董事會或股東會來落實及執行家族的正式治理,即可在家族及家族企業間建立防火牆,避免對家族企業營運產生負面的影響,惟此觀念在家族企業裡仍待導入。

► 家族辦公室

家族辦公室的概念在歐美行之有年,目的在於協助家族凝聚家族財富,並依其需求打造客製化的有形及無形資產管理策略,以利家族財富能順利傳承給下一代。但國外的成功案例其環境和使⽤⼯具皆與臺灣有所不同,若只是單純的效仿⽽無整體的治理和策略來落實家族辦公室,將無法發揮效果,造成傳承規劃未臻完善。

近年來臺灣家族企業開始重視且引進國外家族辦公室概念,但比例仍不高,本研究調查臺灣家族企業是否有建立家族辦公室,受訪的家族中僅有11.5%的受訪企業有設立家族辦公室,絕大部分企業皆無設立;有設立家族辦公室的受訪企業表示,其主要功能是用以強化家族治理、制定家族企業接班人計畫

圖6:家族辦公室服務

二、家族企業所有權治理與接班

對於一間公司而言,「股權」無疑是穩定基業的關鍵,它代表著一家公司的所有權,當擁有的股權愈多,相對地對公司的掌握度也愈大,進而更能鞏固公司經營權。然而許多臺灣的家族企業其創辦人或核心成員,因既是家族成員,也是董事、股東及員工,容易產生家族與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之界限無法釐清,影響家族企業之運作。故對於家族企業來說,在股權設計、企業經營及接班傳承上應再從「家族治理」的層面進行考量。

► 股權轉讓限制

以家族為首的家族企業在股權掌控上,常見的擔憂為家族成員持股的外流,以致家族企業所有權及經營權之易手。而家族可考慮的約束與規範有:轉讓對象與資格、轉讓價格、優先承購順序等,然僅有9.8%受訪家族企業設有股權轉讓限制

► 家族企業接班

家族企業是創辦人一生的心血結晶,相信創辦人都希望家族企業能代代永續傳承,因此如何傳承一代接一代,肯定是掌門人應仔細思考的重要課題,對於家族企業而言,接班除了是必經之路,更是最重要的難題。

接班人的選定和培養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根據調查研究顯示,「正直誠信」、「創新、企業變革能力」以及「經營獲利能力」是臺灣家族企業認為接班人最需具備的3大重要特質。

圖7:家族企業接班人重要特質

隨著家族企業規模逐漸擴大及整體商業環境改變,家族成員當中未必具備足夠專業知識或能力因應各項經營挑戰,其因應之道在於家族企業公司治理的落實,可透過引進外部專業經理人,發揮獨立董事職能,客觀衡量家族企業營運績效,提升家族企業未來決策的品質,強化家族企業整體運作的效能,使經營更上軌道,也確保未參與家族企業經營的家族成員股東、非家族成員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受到保障。

48%受訪企業表示,希望未來的經營與管理模式由「家族掌控過半的董事會席次,但在經營管理層面傾向由家族與專業經理人共治」。

圖8:家族企業未來經營與管理模式

對於家族企業而言,接班除了是必經之路,更是最重要的難題。然而傳承不僅僅只是傳承實質財產,更需要傳承無形價值,其中更重要的傳承包含家族治理、企業文化理念、企業核心價值,而股權的規劃布局更是關鍵。安永建議接班計畫及股權規劃應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切勿顧此失彼。當接班人所有權不夠強,經營權也就相對地不穩定。家族企業在培養接班人計畫裡,股權規劃需一併思考與進行。

三、家族財富治理

財富治理之需求源自於家族財富之累積,雖與家族企業之盈餘分配及投資理財規劃與財富管理息息相關,然而財富治理並非僅是從個別家族成員如何快速增加財富,或一時的險中求富貴為思考出發點,而是從家族治理的角度出發,思考如何以家族作為單一個體,家族成員間彼此協調、合作管理家族的財富,穩健地守住、安全地增長並永垂不朽傳遞到後代

而財富治理最簡單的作法,便是透過家族辦公室結合內部與外部之專業人士,運用各類傳承工具在依循家族憲章下,訂定財富傳承的藍圖及方式、分散或避開可預見的風險及衝突。

圖9:家族財富規劃

然而,51%受訪企業僅透過贈與進行,沒有利用閉鎖性公司、信託或保險等工具規劃家族財富傳承。

► 公益慈善

同時,家族企業不僅著眼於家族有形資產的擴充及傳承,對於如何延續家族企業文化精神及價值觀也是相當重視,當家族企業規模日漸壯大,創辦人或經營者便開始思考如何秉持家族企業的經營理念,有效運用企業資源回饋社會,藉此將家族文化傳遞出去,發揮社會影響力

圖10:家族企業公益捐贈形式

已有68%的受訪企業有相關規劃,並著重於回饋社會及關心特定社會議題,其中僅有5%的家族企業是藉由家族辦公室進行公益管理。

► 投資新創事業

家族企業財富要綿延子孫,如何變出第二、第三成長曲線往往是家族企業的關注焦點。創新能為家族開創新的成長曲線,然而,有60%的受訪企業未將家族財富再投資於新創,對於家族企業的成長與創新是一項隱憂。

家族企業與資本,通常透過以下方式達成創新目的:

  1. 藉由家族憲章、家族閉鎖性控股公司、家族私募股權基金等工具,激勵家族成員到外部開疆闢土,成立或投資新事業,擴大家族事業版圖,活化家族資本並分散風險,為家族開創第二、第三成長曲線。
  2. 引進外部策略性投資人,例如創投或私募股權基金,挹注新的資金、通路、人才以及制度導入等,協助家族企業再造競爭力。
  3. 透過併購手段以取得新的商業模式、核心技術或人才,促進家族事業轉型升級。

安永建議

大環境趨勢與法規限制變動愈發快速,因此定期檢視家族是否制訂傳承計畫,以及滾動式進行調整變得格外重要。透過此次問卷回收結果,我們可以得知,僅有14.8%的家族企業維持每年至少一次的頻率檢視傳承計畫,另有50.8%家族企業不會定期檢視,或是當內、外部發生巨變時才會進行檢視;此外,34.4%的家族企業尚未訂定傳承計畫。

若家族企業已訂定傳承計畫,我們根據家族企業對目前傳承計畫的滿意度,審視目前的計畫是否有調整的必要性,根據受訪企業問卷結果,僅有37.7%家族企業對家族傳承計畫現況感到滿意。

圖11:適合臺灣家族企業的家族治理模式

家族成員、內部執行團隊以及外部專業人士是家族治理不可或缺的團隊成員,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林志翔表示,建議家族可在重新檢視或初次制定傳承計畫之際,從更宏觀的層面思考家族治理的建置,透過循序漸進的四步驟:家族治理觀念建立(Understanding)、家族治理諮詢及規劃(Advising and Planning)、家族治理架構執行(Implementing)和家族治理追蹤及調整(Monitoring),為後代接班人將家族企業永續傳承地基打好,延續家族企業美好的下一章。

顯示相關資源

  • 下載《邁向永續經營 – 家族治理對家族企業傳承之影響》

結語

每個家族最適合的治理機制與架構不同,需要逐步評估及分析,鞏固並延續家族成員之間的和諧、企業的永續長青、財富的累積傳承,才是確保家族企業永續傳承的核心。

關於本文章

作者 林 志翔 Michael Lin

安永台灣 稅務服務部 執業會計師

專業的高資產人士與家族企業顧問,以豐富的稅務及傳承諮詢經驗,為高資產人士與家族企業規劃基業長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