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間公司而言,「股權」無疑是穩定基業的關鍵,它代表著一家公司的所有權,當擁有的股權愈多,相對地對公司的掌握度也愈大,進而更能鞏固公司經營權;對於家族企業來說,所影響的層面又須多考量「家族治理」的因素。
實務上有些家族企業創辦人選擇以「均分」股權的方式以示公平,但這其中卻暗藏不少隱憂。一旦家族成員股權比例未妥善規劃安排,容易引發家族紛爭,進而影響家族企業之決策發展。以下針對家族企業股權均分所產生之四大隱憂,以及四種股權傳承策略提出建議,供正在規劃傳承股權的家族一代做為制定傳承計畫的參考。
綜觀全球的家族企業經營模式,西方國家的家族企業為避免經營權與所有權結合而產生衝突,對家族企業的治理較願意考慮採取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而亞洲國家在強烈的家族文化影響下,家族企業往往形成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重疊的形勢,當家族治理與公司治理相互影響時,企業經營的穩定性必然會受到動搖,家族內部糾紛延燒至家族企業經營權的紛爭時有所聞。
廖董從事家具製造業,多年以來的打拼為廖氏家族企業打下穩固的江山,膝下三位子女僅有小女兒於集團外工作任職。年歲已高的廖董在退休之際,決定將經營權交棒給老大,並決定要將自身的財產均分給三位子女以示公平,期望在齊頭式平等的分配條件下,能夠避免後代爭產的事件發生。不料,日後在老大決定集團經營策略時,時常與老二意見相左,難以達成共識,小女兒也時常被迫選邊站而變得裡外不是人,導致集團錯失許多發展的機會。而在股權傳承至三代身上後,股權更加分散,使家族因意見分歧、內耗的情況日益嚴重,於是整個集團便逐漸耗損瓦解。沒想到當初廖董公平「均分」財產的安排,竟然成為引爆日後家族紛爭的關鍵原因…
諸如此類的案例在台灣總是屢見不鮮,在實務上,有些家族企業的創辦人為了家族內部的和諧,採取以均分家族事業、資產的方式,將股權及財富傳承至下一代,卻沒想到在股權均分的情況下潛藏著以下四大隱憂:
家族企業股權均分的四大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