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分鐘 2021年8月18日
家族企業永續傳承十大關鍵因子

家族企業永續傳承十大關鍵因子

作者 林 志翔 Michael Lin

安永台灣 稅務服務部 執業會計師

專業的高資產人士與家族企業顧問,以豐富的稅務及傳承諮詢經驗,為高資產人士與家族企業規劃基業長青之道。

12 分鐘 2021年8月18日

顯示相關資源

截至2020年底,在臺灣的企業總數共計約有157萬家,其中約155萬家為中小企業,占全臺企業比例高達98.93%。

是您知道嗎,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過去的統計資料顯示,臺灣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有13年,可見企業的生存發展有如逆水行舟,而中小企業當中,有絕大多數是屬於家族企業,尤其現今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等外部環境詭譎多變,使得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日益艱鉅,傳承難度也相對更高。

臺灣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有

13年

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家族辦公室林志翔執業會計師及林信行資深經理多年來為臺灣家族企業服務的經驗觀察,家族企業能否長遠經營其實有跡可循(無論是好的或壞的跡象),本篇前瞻觀點將會歸納出家族企業永續傳承的十大關鍵因子,供讀者借鏡參考,相信如能確實掌握箇中關鍵,將可避免家族企業傳承以失敗作收,代代相傳「不掉棒」。

關鍵因子 1:奠定家族治理良好的「基本面」

家族治理可謂家族和諧、基業長青的核心基礎,其需透過「家族憲章(軟體)」以及「家族治理平臺(硬體)」來具體落實。家族憲章是家族的最高指導方針,通常由掌門人啟動,與家族成員共同討論而制定,其所規範的內容可含括家族願景及核心價值理念、家族治理平臺的建置及運作規則、家族資產的運用與分配原則、家族成員的進退場機制、衝突解決方式等,使家族成員未來面對不同情況時能有所依循,避免家族成員間的意見分歧。惟家族憲章並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因此實務上,可將家族憲章的內容融入於家族控股公司的章程中。家族治理平臺一般則包含家族大會、家族理事會、家族控股架構及家族辦公室。家族大會是家族定期聚會討論家族事項的平臺,而家族理事會則為家族最高決策機關,對家族重大事項握有最終決策權。有效的家族治理能強化家族的凝聚力,而在家族治理良好的基礎上,亦可相對提升公司治理的水平,維持企業營運的穩定度,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 關鍵因子 2:建立接班人的遴選與培養制度

正所謂十年磨一劍,接班人的選定和培養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企業主應超前部署,建立一套接班人遴選與培養的制度,可考慮以家族成員的接班意願、學經歷、性格特質等作為初步的篩選標準,排除較不適合的家族成員;如果都沒有適合的家庭成員,可考慮交手給外部專業經理人,或從內部優秀員工挑選。接著需思考如何培育所選定接班人的經營能力,有的企業主會安排子女擔任家族企業董事長特助或總經理等,直接跟在其身旁學習,讓子女練習從高階管理階層的視野角度去思考經營策略方向;有的則選擇讓子女與專業經理人共治,會安排老臣或專業經理人擔任「教練」帶領子女;亦有企業主選擇讓子女從基層開始歷練,各憑本事晉升,這些均是實務上較常見的作法。在培養接班人的階段,企業主也別忘了應適度地釋放權力,讓接班人的能力有空間可以發揮,不綁手綁腳。建議企業主於正式退休交棒之前及早開始就自身對接班的想法結合現實面的狀況綜合評估,去思考各種可能的接班對策,並加以落實。

► 關鍵因子 3:擬定股權傳承分配計畫

經營權之爭案例屢見不鮮,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為家族內鬥所引起的經營權之爭,我們常看到原受欽定的接班人在上一代過世後不久便遭兄弟姊妹聯手撤換下台。一個成功的股權傳承規劃應當與接班人計畫有所連結,問題關鍵往往出在「所有權」與「經營權」不相匹配及接班人未掌握股權優勢等;二則是公司派與市場派之間的經營權爭奪戰,此類經營權之爭通常導因於家族成員股權過於分散,使市場派可藉機大舉買進公司股票,動搖家族企業的經營權。

家族可善用相關傳承工具,如透過「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限制股權轉讓特性或運用「信託」架構鞏固股權穩定性,有效避免家族企業股權落入外人手中,亦能再搭配「家族辦公室」來建構家族專屬的溝通治理平臺,協助家族成員聚焦討論及定期檢視家族資產與事業接班傳承有關的重大議題及規劃,凝聚家族成員間的共識,並從稅務面、法律面、執行面綜合考量與評估,使家族股權傳承完善落實。

► 關鍵因子 4:強化家族企業的公司治理

家族企業通常具備經營權與所有權重疊的特色,意即管理階層和大股東主要多為家族成員。當家族企業的利益相當於家族成員的利益,其在決策上較能以家族企業的長期目標為考量,而非僅注重短期利益,也因此相較於一般公司,少有經營者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違背公司利益的情況。但從另一角度切入,隨著家族企業規模逐漸擴大以及整體商業環境改變,家族成員當中未必具備足夠專業知識或能力因應各項經營挑戰,而企業主仍堅持傳子不傳賢、掌控家族企業董事會席次時,勢必會對家族企業未來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對此,其因應之道在於家族企業公司治理的落實,透過引進外部專業經理人,發揮獨立董事職能,客觀衡量家族企業營運績效,提升家族企業未來決策的品質,強化家族企業整體運作的效能,使經營更上軌道,也確保未參與家族企業經營的家族成員股東、非家族成員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受到保障。

► 關鍵因子 5:延攬優秀人才進入家族企業

俗話說:「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如何吸引優秀的人才加入組織、又該如何留住人才,是一般企業均會面臨到的課題。而對於家族企業而言,千里馬難尋之外,也相對更難留。試想,出色的人才大多希望投身上市櫃、知名度較高的公司或組織,可能較不偏好進入絕大多數屬於中小企業的家族企業任職;另一方面,因家族企業所有權終歸於家族成員居多,老闆的子女可能幾乎等同已內定為未來接班人,外部人才也許無論多麼優秀、努力或有企圖心,都未必能爬升到頂端,既然如此,何必在家族企業久留?其實員工的忠誠度與其是否認同家族企業願景理念、家族企業內部制度是否健全以及家族企業是否願意投注資源培訓員工等有很大的關聯,家族企業需要營造有發展潛力的工作環境,建立公平、透明化的升遷制度管道,讓優秀人才和家族成員彼此共同競爭,並透過員工獎酬措施的設計留才,例如員工分紅入股、發行員工認股權、發放績效獎金等,提升員工的士氣,員工才能為家族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 關鍵因子 6:重視顧客關係管理

客戶是家族企業產生收益的重要來源。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企業要能長期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持續投入有效資源,提供優質的產品或服務,並且不斷推陳出新,同時致力於保有舊客戶及開發新客群,以確保企業的生意源源不絕。與其等客戶自己把訂單送上門,企業更應化被動為主動,充分了解客戶,掌握其未來發展動向,甚至走在客戶前端,主動為客戶創造需求,一來除了可吸引新客戶,也帶動老客戶回流,深化家族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連結。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是個連續循環的流程,從正式銷售前便開始,直到售後服務完成又將開啟下一次新的循環,舉凡客群分析、顧客資料管理、客戶獲利貢獻度分析、顧客滿意度分析等,都是顧客關係管理環節的一部分。家族企業應重視顧客關係管理,發掘潛在客戶,與新舊客戶均維持良好的互動,強化客戶對家族企業的忠誠度、黏著度,進而促進家族企業永續發展。

► 關鍵因子 7:適當控制經營風險及財務槓桿

家族企業的經營,做得久比做得大更加重要,畢竟做得久才有資格談得上傳承接班,因此家族企業在經營策略上,建議走相對穩健路線,專注於本業,步步為營。如欲擴張事業版圖或從事多角化經營,無論是舉債籌措資金,或是轉投資、併購其他公司,都應事先充分做好「功課」,評估家族企業承擔風險的能力,設下一道安全閥,適當控管風險,避免盲目投資和過高的財務槓桿,導致資金周轉不靈而無法繼續經營。另外,承前述關鍵因子1說明,在家族投資理財方面,家族亦可考慮於家族憲章中明定不可從事之高風險投資行為,例如複雜程度較高之衍生性金融商品投資等,避免家族成員因不熟悉相關金融產品導致鉅額投資虧損,波及整體家族企業的營運。

► 關鍵因子 8:擁抱數位化科技,專注創新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除了可能孕育出全新的商品及商業型態,也有可能催生出更有效率的營運模式。好比現今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大約十餘年前在市場萌芽當時,沒有人知道它將徹底取代傳統按鍵型手機,成為手機市場的主流,改變人類的生活。近年共享經濟平臺的出現,創造了新的工作類型,讓使用者能更有效率地運用時間,卻也讓計程車業者一度面臨生存戰。可想而知,在未來,市場上竄起的產品或服務,可能都不見得存在於目前市場,對企業構成主要威脅的競爭對手,也可能並非目前所認為的對手。新興科技與創新的發展可能是企業的危機,但同時也是利基。家族企業對於新興科技、創新的發展若沒有保持一定的敏感度或包容度,隨之而來的極有可能就是逐漸走下坡,甚至必須付出滅亡的代價。家族企業應順應時勢求新求變,善加利用數位科技、人工智慧(AI)或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提升作業流程與決策效率,將時間投入在創新變革及產出高附加價值、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以創造家族企業更為強大的競爭優勢,如此才不會被時代的洪流淘汰,反而歷久彌新。

► 關鍵因子 9:運用併購帶動家族企業轉型升級

企業的生命週期一般可分為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對於目前正處於成熟期或衰退期的家族企業,繼續仰賴企業內部成長維持發展或要再創成長曲線,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若想要帶領家族企業再次邁向另一高峰,或許可考慮尋求外部合作夥伴或是策略性收購,透過適當的組織架構調整,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除了事業體的規模因此擴大,家族企業的「體質」也藉此經過一番調整,進而提高家族企業的成長動能、競爭優勢和獲利表現。尤其現今全球政治經貿局勢、法令合規要求、新興科技發展等外在環境變幻莫測,如欲跟上外部環境變化的腳步、推動家族企業革新,最快、也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找到適合的標的,以併購(Mergers & Acquisitions)的方式,為家族企業注入新血,激盪組織內部運作效能,帶動家族企業轉型升級,展現家族企業有別於以往的嶄新風貌。

► 關鍵因子 10:導入ESG,與世界一同永續發展

回顧經濟發展歷史,企業從追求獲利表現,逐漸反思企業之於社會的意義。商業利益如何與社會環境取得平衡?「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是其中解方。ESG永續發展的概念落實於完整的經濟價值鏈中,整合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是企業中長期經營的指標。ESG的落實,除了能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吸引相同理念的員工及新世代消費者,還能協助家族企業發掘未來走向,並提升競爭優勢(有些外銷客戶評估供應商時會優先選擇具有ESG認證的廠商)。家族企業應將ESG要素納入決策考量,以達環境、社會、治理及營利的多贏局面,與世界一同永續發展。

顯示相關資源

  • 下載本期《安永家族辦公室前瞻觀點》

結語

以上家族企業傳承十大關鍵因子提供讀者參考及檢視,盼能有助於台灣的家族企業世代相傳不間斷,邁向永續經營,基業長青。

關於本文章

作者 林 志翔 Michael Lin

安永台灣 稅務服務部 執業會計師

專業的高資產人士與家族企業顧問,以豐富的稅務及傳承諮詢經驗,為高資產人士與家族企業規劃基業長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