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型家族企業的地理分布在何處?
本期指數與2017年發布的指數沒有太大變化。在上榜公司中,總部設在大洋洲的公司有2家,與2017年相同;來自非洲的公司依然是4家;南美洲的公司數量略有下降,從2017年的22家降至20家;亞洲的公司數量也沒變化,仍然保持在94家。
指數中歐洲公司數量從2017年的224家上升至230家,這主要是德國新入榜的公司;受美國公司減少的影響,北美洲的公司數量略有下降,從2017年的154家降至 150家。

聖加侖大學家族企業中心主席Thomas Zellweger教授指出:「整體來看,2019年新入榜公司數量低於2017年。今年最大的變化是,德國公司新增11家,而美國新入榜公司顯著減少,從2017年的49家降至7家。」
科技推動產業崛起
在這個轉型時代,今年指數中利用新科技的家族企業數量顯著上升並不令人驚訝。今年,68家公司從事智慧基礎建設產業(2017年僅為35家),先進製造和交通行動產業公司有122家(2017年為103家)。
相較之下,今年入榜的金融服務公司(今年:40家;2017年:61 家)及消費性產品和零售公司(今年:157家;2017年:202家,下降22%)數量均有所下降。儘管如此,消費性產品的家族企業數量仍高於其他產業,在所有家族企業指數公司中,近三分之一 (31%)從事消費性產品產業。

在今年新入榜企業中,大多數公司從事先進製造和交通行動產業,其次是消費性產品行業。
產業
2019年指數新入榜企業產業分布
產業 |
2017 |
2019 |
先進製造和 |
24 |
14 |
消費性產品 |
64 |
13 |
能源 |
14 |
5 |
金融服務 |
14 |
3 |
健康科學與保健 |
5 |
1 |
智慧基礎建設 |
10 |
6 |
科技、媒體和娛樂 |
11 |
6 |
總計 |
142 |
48 |
指數中家族企業的主要特徵趨於一致
2019年與2017年入榜企業平均來看沒有什麼太大變化:平均員工人數略有上升;平均公司經營年數略有下降,從2017年的80.38降至2019年的79.92;平均營業收入從2017年的136.2億美元上升至2019年約149.6億美元;平均而言,指數中51%的家族企業為上市公司,而2017年此比例為48.6%。
“安永全球家族企業主管Marnix van Rij表示:「當我們在分析這些全球最大的家族企業時,平均特徵每年不會有太大變化並不足為奇,分析新入榜企業則讓我們看到更多趨勢。」”
企業特徵
2017年和2019年指數上榜企業的特徵
|
|
平均 |
標準偏差 |
分鐘 |
最大 |
公司規模 (以員工人數計) |
|
|
|
|
|
|
2019 |
48,729.63 |
120,013.4 |
226 |
2,300,000 |
|
2017 |
48,342.22 |
115,088.8 |
226 |
2,200,000 |
公司年齡 |
|
|
|
|
|
|
2019 |
79.92 |
48.87 |
10 |
408 |
|
2017 |
80.38 |
48.78 |
10 |
407 |
收入(十億美元) |
|
|
|
|
|
|
2019 |
14.97 |
32.09 |
3 |
485.87 |
|
2017 |
13.62 |
29.78 |
3.1 |
485.7 |
上市公司 |
|
|
|
|
|
|
2019 |
.51 |
.500 |
0 |
1 |
|
2017 |
.486 |
.500 |
0 |
1 |
指數中新入榜的企業
與2017年就已上榜指數的公司相比,今年新入榜指數的公司規模更小、更年輕,更可能是上市公司。但是,我們透過統計結果發現,在考慮到每個樣本的變數和大小後,相較2017年,2019年新入榜公司和已上榜公司之間的差異性更小。van Rij表示:「這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舊公司之間將逐步趨於一致,指數中新入榜公司和已上榜公司之間的差距縮小。」”
企業的異動
2017年和2019年指數已上榜和新入榜企業的規模、年齡、年營收等特徵
|
|
平均 |
標準偏差 |
最小 |
最大 |
公司規模 (以員工數計) |
|
|
|
|
|
|
新入榜企業 |
|
|
|
|
|
2019 |
25,766.85 |
57,824.5 |
560 |
402,166 |
|
2017 |
35,271.13 |
47,437.01 |
450 |
280,000 |
|
已上榜企業 |
|
|
|
|
|
2019 |
51,168.15 |
124,601.8 |
226 |
2,300,000 |
|
2017 |
53,526.84 |
132,401.8 |
226 |
2,200,000 |
公司年齡 |
|
|
|
|
|
|
新入榜企業 |
|
|
|
|
|
2019 |
62.17 |
33.65 |
11 |
132 |
|
2017 |
62.73 |
39.73 |
10 |
176 |
|
已上榜企業 |
|
|
|
|
|
2019 |
81.80 |
49.88 |
10 |
408 |
|
2017 |
87.38 |
50.29 |
14 |
407 |
收入 (十億美元) |
|
|
|
|
|
|
新入榜企業 |
|
|
|
|
|
2019 |
7.59 |
15.26 |
3 |
94.63 |
|
2017 |
9.39 |
11.15 |
3.1 |
64 |
|
已上榜企業 |
|
|
|
|
|
2019 |
15.75 |
33.30 |
3 |
485.87 |
|
2017 |
15.30 |
34.35 |
3.1 |
485.7 |
上市公司 |
|
|
|
|
|
|
新入榜企業 |
|
|
|
|
|
2019 |
.625 |
.489 |
0 |
1 |
|
2017 |
.380 |
.487 |
0 |
1 |
|
已上榜企業 |
|
|
|
|
|
2019 |
.498 |
.501 |
0 |
1 |
|
2017 |
.528 |
.500 |
0 |
1 |
公司治理: 非家族成員占很大比例,但多元化程度依然不夠
2019年,我們首次報告了每家公司的董事會結構和CEO情況,以便我們深入了解公司治理。對於2017年指數中就已入榜的公司,超過四分之一(27%)的董事會成員由家族成員擔任,其餘來自家族以外人員。相比之下,今年新入榜指數的公司中,超過五分之一(22%)的董事會成員來自家族,近五分之四(78%)由非家族成員擔任。
董事會結構
2019年指數已上榜企業和新入榜企業之分析
|
|
平均 |
標準偏差 |
最小 |
最大 |
董事會家族成員比例 |
|
|
|
|
|
|
新入榜公司 |
0.232 |
0.189 |
0 |
1 |
|
已上榜公司 |
0.277 |
0.237 |
0 |
1 |
董事會中男性家族成員所佔百分比
|
|
|
|
|
|
|
新入榜公司 |
0.231 |
0.158 |
0 |
0.8 |
|
已上榜公司 |
0.229 |
0.203 |
0 |
1 |
董事會中女性家族成員所佔比例
|
|
|
|
|
|
|
新入榜公司 |
0.074 |
0.067 |
0 |
0.2 |
|
已上榜公司 |
0.054 |
0.113 |
0 |
1 |
van Rij表示:「更新、更年輕的公司更有可能利用家族以外之外部董事的專業知識和觀點,但與第三代或第四代家族企業相比,他們可供選擇的家族成員也更少。」
在公司董事會中任職的家族成員絕大多數是男性,比例略低於四分之一(23%),而女性家族成員在董事會任職的比例僅為5%。聖加侖大學家族企業中心主席Thomas Zellweger教授表示:「有趣的是,我們看到新入榜指數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並沒有顯著改善。這些新入榜公司的董事會中,女性家族成員比例只有近7%。」如果我們將女性家族成員對公司經營活動的參與程度與財富500強企業中女性董事占比20%進行比較,我們就會發現女性家族成員在董事會中的活躍度極低。
我們看到新入榜指數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並沒有顯著改善。這些新入榜公司的董事會中,女性家族成員比例只有近7%
安永2018年《全球家族企業調查》報告中,全球最大的家族企業有525家接受訪談,董事會成員(包括非家族成員)中女性占比16%,較2014年調查結果上升20%。這顯示家族企業可能更善於利用家族以外的女性人才,而不是讓家族成員參與最高管理層。
2019年指數中超過一半(55%)的執行長(CEO)是非家族男性成員,42%由男性家族成員出任,這反映出全球最大家族企業的管理越來越專業化。與已上榜公司相比,今年新入榜的企業更有可能由家族成員領導,其中56%的CEO由家族成員擔任。
van Rij表示:「這可能反映出,規模更小、更年輕的家族企業需要依靠家族資本來實現業務成長,而那些大公司則更有可能運用外部管理資源。」
CEO與性別
2019年指數上榜企業中CEO為家族或非家族成員與性別多元化分析
|
CEO性別 |
|||
|
女 |
男 |
||
|
已上榜公司 |
新入榜公司 |
已上榜公司 |
新入榜公司 |
家族CEO |
8 |
2 |
178 |
25 |
非家族CEO |
7 |
1 |
251 |
19 |
指數中只有3%的公司由女性掌舵,9人來自家族內部,8人來自家族外部。新入榜公司擁有女性CEO的比例略高(新入榜公司4%,已上榜公司為3%),但這些資料樣本量太小,不足以顯示任何重大趨勢,這顯示在CEO多元化方面,家族企業與財富500強公司相似:2018年,只有不到5%的財富500強公司擁有女性CEO。
有趣的是,多元化也許更能呈現小型公司進步的領域。安永 2018年《成長晴雨表》(EY Growth Barometer)(EN) 對大約400家中階市場家族企業(營業收入低於30億美元)調查顯示,家族企業擁有女性CEO的可能性(9%)比非家族企業(3%)要大得多。
van Rij表示:「當我們在家族企業指數中建立公司治理和性別多元化的基準時,我們將能夠追蹤越來越多非家族成員參與家族企業管理的趨勢,並且,我們也希望看到未來有更多女性參與其中。」
本出版品闡述的第三方觀點不一定是安永全球組織或其成員公司的觀點。此外,應從當時的環境背景下進行理解。
結語
第三期《全球家族企業指數》發現,在這個轉型時代,科技公司數量顯著上升,而新入榜公司更年輕、規模更小,而且更有可能在以後會上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下載 安永的 2019全球家族企業指數洞察 (pdf,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