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都市圈远郊圈层的区域如何扭转经济衰退,振兴经济?
经济发展高度集中于主要城市和工业化中心为区域人口带来挑战,现有战略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尽管通过重点发展中国一、二线及沿海城市的经济繁荣战略使得约4亿中国人进入中产阶级,其代价却是中国广大地区受到一、二线及沿海城市强烈的投资和人才虹吸效应所影响。
中国在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10至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约41.2万亿元增至约98.7万亿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约每人平均1.9万元增至约4.2万元人民币,城镇登记失业率由4.1%降至3.6%,呈现愈发明显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
然而,乡村地区并未实现同等的繁荣,出现了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在世界范围均有体现,即发达的城市中心繁荣发展,但由于其辐射带动范围有限而虹吸效应较强,都市圈的远郊圈层愈发贫困,使得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安永扫描了世界四大成熟都市圈位于远郊圈层的中小城镇,发现成为融合活力区域的仅占比约22%,其余区域成为收缩城市或卧城。
为扭转这一趋势,全球的政府项目往往聚焦于对地区科技和工业的投资。然而在缺乏必要的高学历人才库及强大的工业基础的情况下,这一战略注定失败。
修武县科技和工业基础薄弱。在实施美学经济战略之前,201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仅为67亿元人民币左右,在郑州大都市区处于末流水平;研究机构和人员的数量与质量以及研发经费投入均明显低于郑州和全国平均水平。
修武县及中国和全球众多类似地区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聚焦自身独特资源条件来实现经济增长,即找到一条之前被忽视的、不依赖于科技和工业优势的新发展路径。
*备注:马太效应,是指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