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云层之上的摩天大楼灯光美景

2025年金融机构应关注的四大监管重点

全球格局分化与对中断事件管理计划的审查力度加大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概要

  • 地缘政治变化正加剧监管碎片化,导致国际金融机构成本上升,管理业务的复杂性增加。
  • 监管机构担心金融机构韧性不足、对第三方技术服务商的依赖,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
  • 金融机构将面临压力,确保让消费者获益、快速整改薄弱环节、证明治理与风险管理的稳健性。

行和金融服务业瞬息万变,然而,过去一年风险因素的叠加使 2025 年的行业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全球来看,选举周期(特别是 2024 年 11 月 5 日的美国大选)将成为政策转向的关键推手,这也直接影响到金融行业的作用。2025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与地缘摩擦不断,关税力度也在加大。中东与乌克兰地区风险依然严峻,加之对诸多经济体增长乏力与通胀压力挥之不去的持续担忧,这可能使金融机构更加深入地参与政府的经济增长与外交政策议程。

对于面临广泛压力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全球性金融机构,韧性与风险管理从未变得如此重要。

《2025年全球金融服务监管展望》

我们的全球监管网络的深度洞察与趋势预测,助力贵机构制定2025 年监管策略。

2025年关键议题

在此背景下,诸多关键议题被监管机构列为首要议程。我们发布的《2025年全球金融服务监管展望》梳理出了四大议题,未来一年,这些议题将成为重点关注领域。

1. 优先考虑本国利益的监管将加剧碎片化

监管越来越多地以本国政治议程而非国际合作为出发点。尽管国际层面的协调仍将继续,但我们预计政策制定者在一些问题上将优先采取符合本国情况的监管方式,这些问题包括金融稳定、数字资产、人工智能 (AI) 和数据治理等。在巴塞尔协议 3.1 银行业改革等关键领域,碎片化效应业已显现 —— 各司法管辖区的实施情况和速度均不一致。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我们可能会看到放松监管的压力增大,以及对国际竞争力的担忧加剧,这或为本地金融机构带来优势和套利机会,但对全球性机构而言,这也可能会加剧碎片化并带来成本提升。

我们还可能看到各司法管辖区在创新或技术领域采用不同的标准,例如AI相关监管或美国是否对加密货币持更开放的态度。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

欧盟

中国香港

日本

新加坡

韩国

英国

美国

法律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或类似法律

原则

指导原则/道德框架/行为准则

数字政策

数字政策中需考虑的人工智能相关风险(即数据、网络、运营韧性)

金融服务特定举措

金融服务特定指引/举措

图解: 有   无  已提案/征求意见中

金融机构可采取的行动

  • 加大在政治与监管监督方面的投入,预测变化并制定业务保障策略。
  • 运用情景规划探索不同结果的影响。
  • 了解监管差异并应对相关风险,同时整合全球洞察以构建市场全局视野。

2. 韧性仍是优先关注事项,预计对第三方与非银行机构风险敞口的审查将加强

2025年,监管机构将重点关注金融机构面临的两类外部威胁:第三方风险与非金融风险。2024 年 CrowdStrike 大规模宕机事件是一起涉及某领先端点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的重大网络安全事件,让金融机构因技术依赖而面临的运营风险变得更为突出,尤其是在诸多金融机构依赖少数几家供应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巴塞尔委员会呼吁对 “关键第三方服务商” 实施更严格的监管,部分司法管辖区的金融监管机构正准备将监管范围扩展至技术供应商。

非银行金融机构 (NBFI) 的风险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机构目前占全球金融体系资产近一半。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类似银行”的产品和服务,监管机构担心,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集中可能会蔓延到受监管行业,进而破坏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稳定性。而私人信贷市场的数据缺乏透明度尤其令人担忧。

除上述问题外,监管机构还将重点关注应对气候风险韧性,以及加强反洗钱和打击恐怖融资 (AML/CTF) 制度。

金融机构可采取的行动

  • 了解第三方技术供应商风险敞口,重新审视风险缓释措施。
  • 做好迎接更大规模监督审查的准备,特别是关于风险管理程序和透明度低的市场的风险敞口,如私人金融。监管机构对该领域的交易对手风险、集中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表示担忧。
  • 确保对金融犯罪活动设置适当的监督机制,明确岗位和职责。

3. 让消费者获益将继续占据重要地位

在消费者仍在适应近期生活成本大幅上涨的背景下,监管机构将更加关注确保金融韧性与消费者获益。英国 2023 年实施的《消费者责任》,界定了金融服务机构对其零售客户所负有的注意义务。这一规定已引起全球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监管当局正积极筹备并推进类似的政策措施。

许多司法管辖区的金融机构也应预料到,促进金融普惠和加强欺诈防范的压力越来越大。监管机构可能会要求金融机构确保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低收入家庭需求,并优先采取措施帮助信用记录受限的客户获得贷款和其他金融产品。随着欺诈和零售诈骗手段日益复杂化,让客户了解风险并采取额外防范措施的压力越来越大。

金融机构可采取的行动

  • 洞悉监管机构对公平原则的解读,精心筹备,以充分展示如何维护客户利益。
  • 证明自身产品和服务如何满足特定客群需求,包括弱势客户群体。
  • 协助客户了解常见的欺诈与诈骗,运用技术手段监控交易,强化安全防护措施,并验证客户身份。

4. 问责制与薄弱环节及时整改成为监管机构风险管理的首要议程

2023 年初的银行业危机是一场严重的金融动荡,导致多家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倒闭,凸显了引发金融机构倒闭的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长期以来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未能得到有效整改,以及金融机构未能依据其战略和愿景的变化加强风险管理和治理。尽管这并非新的问题,但这一事件仍在影响监管议程。

2025 年,监管机构将加倍关注及时整改已知薄弱环节,并向董事会施加更大压力,要求其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框架实施有效监督。同时,监管机构正进一步明确希望解决的问题,并要求金融机构证明其监测和应对快速变化运营环境的能力。

金融机构可采取的行动

  • 定期开展测试,预测潜在问题。
  • 探索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预测潜在的未来问题。
  • 确保治理机制下董事会成员能够充分监督风险环境。

政府将金融部门视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的关键,金融机构必须参与政府议程,提出洞见并了解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的关切。同时,金融机构必须准备好证明其风险管理能力,能够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此外,金融机构拥有数据和工具,能够实现监管机构的优先事项。2025 年的优先事项包括依赖问题、传染风险和消费者待遇。

结语

展望 2025 年,监管机构期望金融机构为应对市场干扰与波动做好准备,同时让消费者获益。金融机构必须证明其风险管理与治理安排灵活稳健,能够应对这些问题。


关于本文

供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