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07 11月 2021  | 上海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迈向碳中和?安永碳管理“指南针”助力企业下好先手棋

媒体联系方式

近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安永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之一,倡导长期价值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业界少数率先实现负碳排放的践行者。随着“双碳”政策加快出台,安永结合自身对市场的观察和专业实践经验,分享一系列助力企业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观点和建议。

“双碳”政策加快出台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首次明确减排具体目标;并从产业和行业层面提出具体实施路径,明确了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等具体要求。

10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碳达峰十大行动”的重点任务,聚焦在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运等几大重点领域,其中“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合理调控油气消费”、“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等措施对企业低碳发展方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1月3日,COP26峰会上来自45个国家、资产共计价值130万亿美元的450多家世界最大银行和养老基金宣布成立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 (GFANZ),旨在筹集数万亿美元资金,并为金融界和各金融机构领袖提供协调平台,以建立全球净零排放经济体系并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联盟将通过“增加公共投资”、“调动私人资金”、“将整个全球金融体系重新布局为’净零’模式”三项行动,支持各经济体实现碳中和目标。在全球努力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形势下,未来上市企业将面临报告其如何过渡实现净零排放的计划的强制要求。

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企业必然是推动实现碳中和的中坚力量。在愈发激烈的低碳转型浪潮下,企业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主动承担起自身低碳减排任务,同时借此搭乘能源转型“快车”,顺势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企业要将“碳管理”纳入日常的经营管理之中,让低碳可持续发展从指标、报告层面,走向日常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走向实际行动。在制度方面,将“碳管理”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由公司高层作为小组领导成员,对企业的低碳工作进行统一规划,高站位推动绿色转型;在管理方面,层层分解低碳战略,将减排任务落实到各部门、各业务环节、各产品线,建立起全方面的“碳管理”体系,并将减排目标纳入部门负责人考核体系,设置环境关键绩效指标 (Environment KPI, E-KPI),提高内部各运营环节减排积极性,保障“碳管理”有效实施;在资源配置方面,增加低碳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路线、升级碳回收技术等手段主动减排,同时积极运用绿色金融工具,减轻企业资金运转压力。

二)企业要避免进入“运动式减碳”误区,不能一味地降碳导致企业发展停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中指出,必须统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兼顾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民生。因此企业在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时,要将减排方案与企业长期发展有序融合,避免粗放管理导致单纯抑制供给和需求,例如禁用化石能源、降低企业产量,而是寻求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重、拉长产业链条等精益减碳措施,完成企业的顺利绿色转型,助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迈进。

三)企业要发展培育低碳技术,实现“核心减排”,而不只是过度依赖植树造林等碳抵消方式。由于森林种植面积和土地面积有限,我国可开发和利用的碳补偿“额度”有限,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才是企业的重点。企业可选择与研究机构、专家等开展合作,共同研究“核心减排”技术。在降低内部核心业务碳排放量的同时,还应加大碳捕集等“负排放”技术的研究,以降低企业的绿色溢价。技术是企业实现碳中和赛道上重要的一环,率先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将引领行业实现低碳与效益双赢。如电力行业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发电技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钢铁、水泥等工业行业通过原料、燃料替代,深度拓展工业电气化,利用工业余热回收,大力发展CCUS技术等。

企业未来重点关注方向

低碳发展需依靠“绿色发展模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是企业低碳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创新绿色低碳技术,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未来,企业可从全供应链碳排管理、提高碳排放信息披露需求和绿色金融等方面发力,不断修炼内功,提升自身能力,推动企业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企业碳排放管理向全供应链延伸。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香港交易所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条文的社会类关键绩效中增加了对“供应链管理”的强制披露规定。这些政策与规定都传递出一个信号:未来企业的“碳管理”不应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要将目光放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上,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纳入“碳管理”范围,通过绿色采购、供应商黑白名单等绿色供应链管理措施,借助市场的力量推动上下游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开展更积极有效的环保节能减碳行动,从各个环节提升环境绩效,减少全产业链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二)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需求提高。《安永未来消费者指数》调查发现,60%消费者更愿意在业务透明度高的企业购买产品,50%消费者更愿意在主动披露产品对人类和地球影响的企业购买产品。目前将近一半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未涵盖碳排放相关信息,或披露数据的年份跨度、颗粒度仍较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伴随监管机构、股东、消费者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情况的关注日益增加,企业未来应参考相关国际标准,建立符合政府或市场要求的信息披露制度,运用综合报告理念回应市场的披露关注点,全面展示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 数据,提高企业社会形象。

三)绿色金融成为企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我国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财政政策不断优化,整体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涵盖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各试验区的绿色金融事业部及专营机构增长迅速,绿色金融产品类型不断丰富。蓬勃发展的绿色金融无疑将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绿色金融为企业的庞大发展资金需求提供保证,并将极大地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使得企业转型升级综合成本最小化。另外企业可利用商业性金融共同投资绿色产业技术的突破性创新研究,共同促进新技术、新项目的产业化,实现企业可持续的更好发展。

面对“双碳”目标下政策环境,企业如何下好“先手棋”?

围绕企业持续创新形成“绿色发展模式”,企业要依托“数智赋能”手段,提升内在能力实现绿色发展。企业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企业数据管理,促进企业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交融,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动力,从而实现企业节能减碳,提质增效的目标。

我们认为,“碳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成为企业管理工具中重要的一块拼图,补齐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短板。安永践行帮助企业用户实现绿色转型的承诺,推出“安永企业碳管理套件”。安永企业碳管理套件旨在发挥低碳转型“指南针”作用,依托“数智赋能”,帮助企业规划长期价值目标、综合评价碳项目投资回报、优化减排实施策略以及合理匹配绿色金融工具,通过提供一站式、全场景的“碳管理”服务,帮助企业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报表与指标延伸到决策与行动,让企业“碳管理”变得可视、易懂、可行、有用。

安永企业碳管理套件可从多个层面助力企业。宏观层面,紧跟政策发展,放眼市场趋势。“安永企业碳管理套件”汇聚全球监管要求、税收规定、交易行情以及标准动态,让企业及时掌握碳相关的政策与市场动向,帮助企业抓住国家碳政策机遇,享受碳减排优惠,为企业全方位战略布局降碳减排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引和参考。微观层面,融入企业价值链环节,指导减排行动。“安永企业碳管理套件”可沿业务环节开展分析,并量化对标行业水平,帮助企业摸清“碳家底”,了解自身“碳足迹”,分析碳排放强度较高的业务环节,有序组织开展减排行动,规避超额排放造成的惩罚性风险。同时充分考虑绿色溢价对企业中长期发展的影响,支撑企业合理规划发展路径,帮助企业合理选择绿色金融工具。数智赋能,加速开拓“双碳”目标下价值蓝海。“安永企业碳管理套件”通过依托数据要素、依靠算法模型形成专业洞见、赋能各级员工、支持各环节经营管理。具体来说,“安永企业碳管理套件”一方面通过将企业高精度、高效率的经营数据高度融合、互联互通,实现企业链条全景化以及数字化运营管理,对企业碳足迹动态监测、定位溯源。另一方面是通过数字智能化分析,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通过数字化转型从根本上降低能源使用成本、减少原料燃料浪费、提高生产效率,真正实现企业低碳经营转型。

–完–

安永 | 建设更美好的商业世界

安永的宗旨是建设更美好的商业世界。我们致力帮助客户、员工及社会各界创造长期价值,同时在资本市场建立信任。

在数据及科技赋能下,安永的多元化团队通过鉴证服务,于150多个国家及地区构建信任,并协助企业成长、转型和运营。

在审计、咨询、法律、战略、税务与交易的专业服务领域,安永团队对当前最复杂迫切的挑战,提出更好的问题,从而发掘创新的解决方案。

安永是指 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 的全球组织,加盟该全球组织的各成员机构均为独立的法律实体,各成员机构可单独简称为“安永”。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 是注册于英国的一家保证(责任)有限公司,不对外提供任何服务,不拥有其成员机构的任何股权或控制权,亦不担任任何成员机构的总部。请登录ey.com/privacy,了解安永如何收集及使用个人信息,以及在个人信息法规保护下个人所拥有权利的描述。安永成员机构不从事当地法律禁止的法律业务。如欲进一步了解安永,请浏览 ey.com。

© 2021 安永,中国。

版权所有。

本新闻稿由安永的中国成员机构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