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安永是指 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 的全球組織,也可指其中一個或多個成員機構,各成員機構都是獨立的法人個體。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 是英國一家擔保有限公司,並不向客戶提供服務。
此外,為達到2030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55%的目標,歐盟將於 2023年10月開始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以貿易管制的手段要求進口方負擔減碳成本,藉此有效降低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臺灣政府亦於2022年提出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並公布達成淨零目標的四大策略及兩大基礎,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為推動面向,以科技研發、氣候法治為治理基礎,宣示臺灣參與2050淨零排放這項全球行動的決心。
為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碳費及審議機制入法,立法院於2023年1月10日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企業首當其衝面對的便是碳費的課徵,碳費的徵收最快將於2024至2025年間上路,初步鎖定年排放逾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之碳排大戶,如鋼鐵、半導體或水泥業等。除了政府立法加速企業減碳計畫之外,金管會為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的政策,2023年首先要求118家資本額達新臺幣百億元以上上市櫃及45家鋼鐵、水泥業公司進行碳盤查;2025年擴展至101家資本額達新臺幣50億元至100億元者;2026年更進一步要求資本額新臺幣50億元以下者也需進行碳盤查;金融業同步比照上市櫃公司進行。
若企業在減碳上毫無作為,未來勢必會影響融資取得,部分大型企業針對碳盤查及碳費課徵議題,已提前部署準備。然臺灣有超過98%的企業屬於中小企業,雖然中小企業在法規通行初期尚未強制進行碳盤查及碳費課徵,但大型企業和銀行為了自身減碳目標,會要求產業鏈中的夥伴共同參與,面對碳盤查及減碳,中小企業亦責無旁貸。
執行碳盤查及擬定具體的減碳策略,首先需要進行內部資料蒐集,然蒐集過程繁瑣,費時耗成本,故各種數位碳管理產品應運而生,訴求以數位化的方式協助企業記錄彙整碳排放相關數據,可以透過半自動化的方式蒐集活動數據、透過串聯企業內部其他資訊科技系統的方式,取得所需的資料欄位,甚至是透過設置偵測裝置,直接從原始排放源記錄並保存數據,進而透過分析資料、辨認排放熱點,擬定相應的減碳策略。如此不僅在資料蒐集階段能節省人力,在後續擬定減碳策略亦能節省成本,避免錯誤及繞遠路,讓企業能更容易跨過減碳的門檻。
目前市面上的碳管理數位產品百家爭鳴,類型涵蓋單機版軟體、封閉式系統、雲端平臺等,業者包含國際大廠及在地業者。以安永協助企業執行溫室氣體盤查的多年經驗觀察,查證查驗標準的掌握、排放源係數的選擇及計算模型的建立固然重要,排放源的原始資料蒐集及資料串接是專案的一大重點。排放數據與各項營運流程間充滿斷點,僅仰賴人力以一般的電腦作業系統程式,蒐集及彙整既耗時費工,亦無法因應法規修改、供應鏈要求甚或企業自身規模擴充的速度。在選擇產品時,除了評估操作介面及視覺化功能是否友善易於使用之外,企業應考量自身的產業性質及營運規模,將蒐集流程標準化、規格化,並思考資料串接流程與內部其他資訊科技系統整併的深淺度及串聯技術的自動化程度。
除此之外,產品未來的擴充使用性也是另一大重點。盤點企業碳資訊完成溫室氣體查證與查驗僅為一個起點,如何將資訊的運用擴展至產品碳足跡的計算,又或應用於申報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規範的相關資訊、歐盟永續分類標準(EU Taxonomy For Sustainable Activities)規定的企業永續純度,甚或進階至計算企業內部碳定價(Internal Carbon Pricing, ICP),以運用於外部報價或內部營運管理等,更是企業應該審慎思考規劃。針對碳管理數位產品的選用,除了滿足眼前的盤查需求,企業應考量該產品與公司中長期碳管理應用藍圖的適切性。安永已準備好接受各行業的輔導事務,從基本的盤查業務、導入系統建立數位化的碳資訊軌跡,到擬定數位碳管理各階段藍圖都有完善的規劃,全力協助企業展開數位碳管理。
安永已準備好接受各行業的輔導事務,從基本的盤查業務、導入系統建立數位化的碳資訊軌跡,到擬定數位碳管理各階段藍圖都有完善的規劃,全力協助企業展開數位碳管理。
(本文由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曾于哲撰寫,已刊登於《工商時報》)
相關內容
為了在檢視永續績效時能夠產生決策意義,永續資訊必須兼具可比較性與一致性,故將很可能影響企業長期財務與價值之永續資訊,分成環境類(Environmental)、社會類(Social)與治理(Governance)等三大類,也就是所謂的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