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分鐘 2022年12月26日
臺灣「2050 淨零碳排路徑圖」要如何實現

臺灣「2050 淨零碳排路徑圖」要如何實現

作者 曾 于哲 Roger Tseng

安永台灣 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 負責人 暨 審計服務部 執業會計師

企業永續策略專家,並具有豐富的公司治理、氣候風險評估、環境績效、社區投資、永續報導與永續指數的服務經驗。擔任安永在外部永續相關協會的代表。

12 分鐘 2022年12月26日

顯示相關資源

  • 安永家族辦公室前瞻觀點 - 高資產人士都關注的新加坡家族辦公室在夯甚麼?

「臺灣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報告範疇全面且篇幅豐富,但原訂2020年的減碳2%目標未達成,顯示在轉型路徑上仍無較具體之因應措施。

概要
  • 參考已承諾淨零排放之締約成員:歐盟、日本及中國大陸
  • 比照「臺灣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與各國之淨零相關策略
  • 探討進一步強化我國的永續發展成效與策略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 27(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簡稱COP)已在11月20日於埃及閉幕。各國對達成長期溫升低於1.5°C的合作目標仍有歧見,讓全球協力減緩氣候變遷之路充滿挑戰與未知。然而,即使達成1.5°C目標的機會漸趨渺茫,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簡稱IEA)依然強烈建議各國以及各產業在2050年前達成淨零排放,避免人類踏上氣候危機而無法挽回。

在「淨零排放」的議題上,意旨透過再生能源、廢棄物循環等方法,進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融合移除或捕獲技術,將大氣層中因人類的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歸零,阻止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持續升溫。目前全球已有89位締約方公布淨零排放目標,占比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78.7%(Climate Watch,2022)。

本文將以歐盟、日本及中國大陸三方已承諾淨零排放之締約成員為參考對象,比照我國於今年三月正式公布之「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探討是否可將國外的減量政策作為參考指標,進一步強化我國的永續發展成效與策略。

歐盟

歐盟身為全球淨零趨勢的領導者,期望透過科技發展來推動產業的永續政策、永續金融與永續研究,同時也確保一般人民應得的權利與社會平等性。在2019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5上,歐盟推出的《歐洲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以下簡稱政綱),針對能源、農業、運輸等9大議題制定政策行動藍圖,規劃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達成其在巴黎協定所做出的承諾。目前27個聯盟成員國皆已承諾於2050年達成淨零,預言要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氣候中和大陸。為確保《政綱》的減排目標順利達成,歐盟執行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於2021年推出《Fit for 55》政策建議,一步一步邁向在2030年減少55%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以下列出部分法案涵蓋範圍,以利與我國之永續策略進行比對:

  • 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簡稱CBAM)
    詳細定義受管制產業需計算之直接、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類別,並要求進口產品依實際內含碳排放量支付歐盟碳交易憑證購買費用,以加速各國產業供應鏈上的減碳進程。
  • 交通運輸
    歐盟排放交易制度將在2026年針對公路運輸車輛製造商徵收空污費,在調高汽車生產成本的同時也刺激運輸業的綠色技術發展,加快所有新車於2035年前達成淨零排放的腳步。此外,委員會也針對至今仍享有特權的航空業擬定碳定價,並要求所有從歐盟境內出發的飛機使用永續調合燃料,大幅降低國際航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 社會氣候基金
    為了協助成員國內因極端氣候而面臨生存困難的弱勢族群,歐盟預計從2025到2032年投注722億歐元成立「社會氣候基金」,將既有住宅改建為綠色建築、設立零碳或低碳交通設施,兌現技術轉型期間歐盟成員同步達成淨零的承諾(社會氣候基金提案,2021)。
  • 土地利用、林業和農業規範
    自2021年起,歐盟預計在2030年以前移除3.1億噸二氧化碳,因林業、畜牧業或農業而產生的人為二氧化碳,將透過造林、碳捕捉和碳封存等技術,消除來自養殖業和伐木業的碳排放。
  • 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
    綠電生產與能源應用皆為委員會的重點實施項目。歐盟規定再生能源使用量需在2030年達到40%,並透過效率提升,進而減少36~39%初級能源的消耗率;即使已有更環保的再生能源可選,目前歐盟工業依然有四成以上的低溫加熱、冷卻作業(<200°C)倚賴石油為主要燃料,因此,委員會期望歐盟成員國透過溫室氣體排放較低的綠電完成低溫加熱,並在產品上標示是否以綠電製造,提升消費者購買低碳產品的意願。

日本

承諾將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後,日本政府加速發展產業和能源轉型。以經濟產業省為主要核心與其他部門聯合制定《碳中和目標之綠色成長戰略》,推動資源再生循環、碳回收、海上風力發電、半導體與資訊通信等14項關鍵發展領域的行動方案,政府將透過投資創新技術讓其成為企業大膽面對淨零時代挑戰之後盾,鼓勵全國積極地踏上淨零排放之路。本文摘要出關鍵領域執行計畫和跨領域政策工具各2項,作為我國完善淨零排放路徑宣示之參考:

  • 汽車與蓄電池
    日本計畫在2030年代中期禁售包含輕型汽車在內的純汽油車,並新銷售之車輛全數變更為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 EV)、油電混合車(Hybrid Vehicle, H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lug-in Hybrid Vehicle, PHV)、燃料電池車(Fuel Cell Vehicle , FCV)等電動化車款。
  • 燃料氨、氫能
    日本計畫於2030年前將國內發電用、FCV燃料用的氫氣使用量擴大至每年300萬噸,2050年更進一步擴大至每年2,000萬噸,相當於60座100萬kWh發電廠運轉一年,約日本20%的總發電量。另外,日本也將在2050年提升氫和燃料氨的發電占比至10%,以回收二氧化碳為前提的火力發電與核能發電占比調整至30~40%。
  • 綠色創新基金
    預計於新能源和產業技術綜合開發組織(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NEDO)投注2兆日圓作為「綠色創新基金」,在未來十年持續對企業的減碳規劃與研發進行支援。
  • 稅收制度
    推動「促進碳中和投資稅」,鼓勵企業積極投資低碳、高效率之產品,日本政府將以租稅優惠及減免為主,大幅修改相關稅制。不只如此,在疫情期間內仍持續進行低碳研發或投資的企業可適用「研究開發稅收制度」之減稅項目,提升抵免稅收的額度(日本經濟產業省,2021)。

中國

中國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在2021年已達到119億公噸,約占全球年度碳排放的三分之一(國際能源署,2022)。即使無法兌現簽署COP27 1.5°C的承諾,中國依然在2020年年底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減排目標,並公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訂立具體行動建議與永續目標(中國文化研究院,2021)。若中國能確實於2060年達成碳中和,全球的碳中和進程將有望向前推進5~10年。然而,如今中國的能源結構仍以燃燒煤炭的火力發電為主,每年燃煤發電廠的數量也節節攀升,實在不利減緩氣候變遷(中國文化研究院,2021)。因此,中國勢必得實施更嚴格的減碳政策,才能追上歐美各國的減碳腳步。與歐盟的《Fit for 55》政策方案、日本的跨領域政策工具相似,中國的具體行動建議涵蓋多個方面的減排議題,例如:

  • 能源轉型
    致力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如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核電等能源體系, 預計2030年提升至25%,2060年更須達成80%。
  • 綠色交通
    研發氫能、鋰電池等新能源電動車並發展智能交通,降低運輸工具空載率與過度的客貨運周轉量。
  • 能源減排
    透過低碳技術更新現有照明、房屋建築、供熱系統等基礎設施,並嚴格審查融資項目的節能成效。
  • 碳排放權交易
    由政府部門發放碳排放配額,讓交易機制內讓無法達成碳減量目標的業者向有剩餘配額的業者購買排放權,使買方達到減排目標。

臺灣4大淨零轉型目標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逐漸受到重視,國內對於未來氣候調適與減緩策略已開始積極策劃,我國的國家發展委員會於民國111年3月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報告,提供至民國139年淨零之實踐軌跡與路徑,包含「4大轉型」、「2大法治基礎」,輔以「12項關鍵戰略」,就能源面、產業面、生活面等制定轉型政策,落實臺灣的淨零轉型目標,明確表明環境保護與轉型之重要性,並提及推動淨零排放與能源轉型將可達到以下4項目標(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

  1. 能源轉型更安全
    藉由擴大再生能源之設置,國內能提升自產能源占比,可翻轉高進口能源依賴風險,進口能源依存度可由民國110年 97.4%,降至民國139年 50%以下,其措施可降低國際能源市場衝擊與價格波動對於我國能源之安全影響。
  2. 產業轉型更具競爭力
    持續推動綠能的電力設置,除可提供足夠綠電外,亦可同步帶動國內綠能產業鏈及供應鏈之成長,且推動產業能滿足供應鏈與全球綠色倡議的要求,再者,若綠能發展再結合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產業優勢,便能提供更高效、更低碳、更智慧的製程。
  3. 生活轉型更永續
    透過與年輕世代為主的社會大眾溝通對話,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及淨零轉型之認知與共識,進而引發全民行為改變,從食、衣、住、行各面向著手,改變生活型態、落實低碳生活,同時誘發廠商建構低碳商業模式,創造綠生活產業鏈。
  4. 社會轉型更具韌性
    透過社會溝通,鑑別淨零路徑可能帶來的衝擊並全面考量所有減碳方案之間的相關與連動性,包括能源、產業、生活、科研和法制各項減碳方案可能的矛盾或衝突點,透過跨域的推動計畫和配套因應措施,確保達到社會公正。

臺灣各部門之淨零策略

能源轉型行動刻不容緩,國內已開始積極制訂多項相關策略,「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報告中,正式提出國家未來淨零排放之全面性相關策略,報告將其策略面向分為能源部門、製造部門、商業部門、住宅部門、運輸部門5大部門,以下就各部門之淨零策略重點進行分別闡述(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

部門

淨零策略列點

能源部門
  1. 打造零碳能源系統
  2. 提升能源系統韌性
  3. 開創綠色成長策略
製造部門
  1. 製程改善
  2. 能源轉換
  3. 循環經濟
商業部門
  1. 設備或操作行為改善
  2. 使用低碳能源
  3. 商業模式低碳轉型
  4. 綠建築
住宅部門
  1. 提高新建建築物能源效率
  2. 改善既有建築物能源效率
  3. 提升家電、設備能源效率
  4. 建築節能減碳新技術及工法研發與推廣應用
運輸部門
  1. 運具電動化轉型願景
  2. 運具電動化轉型路徑
  3. 運具電動化策略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本文章整理。

  • 能源部門
    能源部門的轉型分為3大策略9項措施,其中「零碳能源系統策略」有5項措施,包括擴大成熟光電風電布建搭配前瞻地熱海洋能以最大化再生能源;導入氫能發電以零碳化火力發電;短期混燒氨降低碳排,長期轉為安全備用以逐步去媒;建構零碳燃料供應系統;適時導入先進技術以增加零碳能源之運用空間。「提升能源系統韌性策略」有2項措施,包括優先擴充再生能源電網基礎設施;擴大再生能源所需儲能設備。「開創綠色成長策略」有2項措施,包括打造綠能產業生態系與促進去碳投資的國際合作。

  • 製造部門
    製造部門的轉型至關重要,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EA)評估報告指出,以目前技術欲達成淨零排放相當困難,有超過一半的減碳技術須仰賴未來的創新突破才能達成。關於轉型策略,臺灣產業部門將著手推動3 大面向、11 項措施,包括製程改善、能源轉換與循環經濟面向,依循企業以大帶小的模式,並且由國營事業以身作則逐步實施,同時以結合產業公協會及供應鏈中心廠作法,推動中小企業建立碳盤查與減碳能力,驅動上、下游廠商,進行綠色採購、綠色生產等合作減碳,形成綠色供應鏈,創造我國淨零轉型之競爭力。

  • 商業部門
    在商業部門4大轉型策略中,在民國139年淨零排放目標下,除須持續輔導用電大戶落實年均節電1%要求,將逐步管制設備效能推動老舊設備之汰換補助,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其部門因使用供熱、運輸或緊急發電設備,碳排放量較大,故逐步輔導企業改使用低碳能源;為達全面減碳,將從商業經營模式著手,輔導企業導入智慧科技及淨零排放技術就經營型態、場域進行調整及管理;另外,綠建築隔熱會影響室內空調設備耗能情形。因此,未來將要求新建築須符合綠建築隔熱相關標準以加強外殼隔熱。

  • 住宅部門
    住宅部門策略為與國際趨勢接軌,我國淨零建築轉型路徑是參考日本、美國、歐盟及國際能源總署(IEA)等國際發展概念,先建築節能50%,其餘用電再以綠電碳中和至零碳排,於民國139年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既有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之目標。淨零建築之推動規劃由公有建築物帶頭做起,引導民間建築跟進,針對新建築先採取鼓勵方式,再逐步修訂法規強制實施。至既有建築因數量龐大牽涉民眾權益,爰對於民間既有建築採鼓勵之補助方式為主,公有既有建築則採強制實施,同時研擬強化家電節能措施,並投入建築節能減碳技術及再生能源等之研發與應用工作,共計4大推動主軸,由相關部會署分工辦理,包括提高新建建築物能源效率、改善既有建築物能源效率、提升家電設備能源效率與建築節能減碳新技術及工法研發與推廣應用。

  • 運輸部門
    運輸部門為了減輕電動車充電需求對電力系統之負荷,仍需要有整體性策略以減少車輛的使用。因此,建構完善之公共運輸、步行與自行車等綠運輸環境,以及強化私人汽機車之使用管理,亦為運輸部門淨零排放重要的策略。此外,強化都市規劃以促進公共運輸導向之土地使用,以及推行綠色運輸生活以減少運輸需求,為減少運輸排碳不可或缺的輔助策略。

我國與各國之淨零相關策略

為推動能源及產業轉型,政府在進行法規盤點時,除應接軌國際規範外,也得要有所依循,譬如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同時完善再生能源、能源管理、運輸及住宅等相關法令。在國際上,世界各國皆有許多相關淨零策略可供國內參考(參見下表)。能源部分,各國皆強調降低傳統能源發電的重要性,欲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與氫/氨發電;交通部分,臺灣、日本與中國強調電動車轉型的趨勢,歐盟則以排放交易制度徵收空汙費,臺灣若與之借鏡將可加速未來電動車的普及化;碳稅/碳費的部分,各國皆有相關的策略欲推動實施,顯示國際上對於低碳轉型的重視。

  臺灣 歐盟 日本 中國
能源 增加再生能源穩定度相關技術、加快停復電速度相關技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相關技術。 再生能源使用量需在2030年達到40%,並透過效率提升,減少36~39%初級能源的消耗率。 在2050年把氫/氨發電占比提升至10%,核能與以回收CO2為前提的火力發電占比為30~40%。 減少燃煤、發展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發電、水電、核電等,建立廣泛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能源體系。
交通 導入智慧化公共運輸交通系統與創新交通服務,降低運輸碳排;中長期研發投入智慧電動車輛相關技術研發。 2026年,排放交易制度將涵蓋所有路面交通,徵收空污費,並預計所有新車在2035年將全數達成淨零。 日本政府計畫在2030年代中期禁售包含輕型汽車在內的純汽油車,將新車銷售全數變更為電動車、油電混合車。 推廣新能源汽車、發展智能交通,降低空載率和不合理客貨運周轉量。
碳稅/碳費 碳費徵收將考量排放源類型,分階段逐步推動實施。未來將鼓勵碳費徵收對象提出自主減量計畫。 CBAM為《政綱》眾多計畫的其中一項政策,其要求進口產品依碳含量繳交 CBAM 憑證,以加速各國減碳進程。 建立「促進碳中和投資稅」,鼓勵企業積極投資低碳、高效率之產品,日本政府將以租稅優惠及減免為主,大幅的修改相關稅制。 政府部門對納入市場的企業進行碳排放配額控制,在企業受到約束的同時引進交易機制。

資料來源:歐洲綠色政綱,2020;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本文章整理。

綜上所述,「臺灣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報告概括了國內5大部門,雖範疇全面且篇幅豐富,但原訂2020年的減碳2%目標未達成,顯示在轉型路徑上仍無較具體之因應措施。舉例而言,SBTi的方法學(Science-based target setting manual)提及若要控制升溫在攝氏1.5度內,每年至少要減排4.2%(範疇一、二),但臺灣目前僅要求用電大戶,每年減排1%的減量,因此建議應更積極的要求企業減量並提供相對誘因,鼓勵與期望貼齊。再者,我國火力發電對於淨零轉型而言是個重大課題,火力發電是國內重度倚賴的發電能源,以民國110年而言,發電量就占了全國發電量的79.6%(臺灣電力公司,2022),對於民國139年要達到淨零排放而言,首要之務是必須減少火力發電的高碳排,以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與氫能逐步汰換,才能最終在民國139年達到總電力60~70%再生能源、9~12%氫能與20~27%顧及能源安全下使用碳捕捉之火力發電的占比(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

顯示相關資源

  • 下載《安永家族辦公室 前瞻觀點 — ⾼資產⼈⼠都關注的新加坡家族辦公室在夯甚麼?》

結語

政府對於階段性困難點的因應與調整至關重要,如何能更具體地讓人民明瞭也相當關鍵,故相關策略與措施勢必得足夠明瞭具體與可行性,建議未來可以針對各面向進行更具體的解方。對於2050淨零排放而言,得靠產官學三方的共同努力與政府、人民之間的互助配合,執政者對於氣候政策之規劃須具有長久遠見,以較長的時間尺度去構思策略與方向,並逐步實現階段式的目標。

此外,政策推動時不應前後有出入,應貫徹始終,但若審慎評估後仍無法達成,便可再想最佳策略來替代之。為求效率與迅速導正策略方向,建議相關單位在淨零轉型的路徑上能滾動式檢討與精進每階段實踐的成果與優劣缺失,並即時對於缺失之處做出適當的調整與因應。此外,政府之政策在隨著國際上減碳成本的降低與技術演進時,亦應逐步考量經濟成本效益之分析層面,並於未來持續評估政策可行性並滾動式檢討,以精進相關淨零轉型策略之效益與準確性。

(本文由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CCaSS氣候變遷、永續發展服務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撰寫,已刊登於《2022經濟ESG年鑑》)

關於本文章

作者 曾 于哲 Roger Tseng

安永台灣 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 負責人 暨 審計服務部 執業會計師

企業永續策略專家,並具有豐富的公司治理、氣候風險評估、環境績效、社區投資、永續報導與永續指數的服務經驗。擔任安永在外部永續相關協會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