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醫療經歷了十年發展,從2010年萌芽,到2013年起步,再到2016年達到第一個高峰。當時的互聯網企業認為,「互聯網+醫療」能夠打破醫療資訊不對稱以及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困局;巨頭們躍躍欲試,試圖透過互聯網引導終端需求,打破中國公立醫院的壟斷,重塑醫療產業,讓醫療資源達到最佳配置。然而隨著政策發展狀態不如預期,技術突破緩慢,優質醫療資源欠缺,互聯網醫療企業在各自生態搭建的過程中燒完了第一波資本市場的熱情和資金,獲利卻依然遙遙無期。
中國面對14億人口以及日益嚴重的高齡化現象,高品質醫療服務的供給存在極大的缺口,而資源錯配和結構不合理使得醫療效率愈加低下,互聯網可以提升效率,緩解資源配置的難題。自2019年起中國陸續提出相關監管政策,從定義互聯網醫療的輔助定位,再到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下,讓政策全方位實施,包括網路銷售處方藥有條件放開,以及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可納入醫保承保。
公立醫院積極拓展線上服務,終端使用者線上診療行為和購藥數量成長,傳統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也抓住機會擴大投入,互聯網醫療是否真的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未來,中國一直以來掌握優質資源的公立醫院將會扮演怎樣的角色,藥企對未來商業模式該如何思考?我們希望報告對關注互聯網醫療產業的企業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