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耳機的女人在倉庫裡使用著平板電腦

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企業應如何制定對策?

安永調查指出,疫情造成的巨大衝擊迫使企業積極提升其供應鏈的韌性與上下游之間的協作性。


概要

  • Ernst & Young LLP(安永美國)於2020與2022年底針對200位供應鏈高階管理人員進行調查。
  • 該調查內容包括新冠病毒疫情對受訪企業供應鏈的影響、該企業未來一至三年的優先要務以及其將如何實現供應鏈數位化。
  • 本文將深度探討上述調查的三項主要發現。

時至今日,疫情仍持續影響全球供應鏈並帶來各種險峻的挑戰。直至2022年,各國的鎖國政策持續減緩或中斷原物料以及成品的貿易流。然而,疫情為供應鏈帶來的挑戰不完全是前所未有,例如疫情間暴發出的人力短缺與停工相關損失,都是疫情前即存在的隱形漏洞。總而言之,疫情加速並放大了早已存在於供應鏈的各種問題

以下為Ernst & Young LLP於2020年底以及2022年九月份(EN)進行的調查結果。受訪者為年營收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的供應鏈高階管理人員,其服務產業橫跨消費品、零售、生命科學、工業產品、汽車、高科技等產業。

安永調查指出,在疫情造成嚴重破壞後,企業紛紛計畫調整供應鏈策略,提升其韌性與永續性,並與客戶、供應商以及其他利害關係人建立更密切的合作關係。為此,企業將加強投資人工智慧(AI)與分析技術、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以及控制塔等供應鏈相關科技,同時安排員工再訓練以增強額外的技能。

1

第一章

疫情對供應鏈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

疫情嚴重影響了特定產業,然而部分生命科學企業僅受輕微的影響。

新冠病毒疫情對全球貿易、經濟、醫療與教育系統、企業以及社會皆造成近百年來罕見的衝擊。調查指出,僅有2%的受訪者表示已於疫情前做好萬全的因應措施。據調查統計,57%的受訪企業遭受嚴重破壞,而其中72%表示疫情已對企業造成負面影響(17%為顯著負面影響,55%則表示絕大多數為負面影響)。

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企業通常會傾向降低科技面向的投資。然而,調查指出92%的受訪企業在疫情期間仍持續挹注於科技投資。此發現足以證明數位供應鏈的價值,協助企業即時因應供應鏈危機與供需失衡的情況。

 

相較前述企業提及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部分特定產業卻自疫情中獲益,11%的受訪者指出疫情造成的正面影響包括客戶需求的提升(71%)以及新產品的市場導入(57%)。因疫情受益的企業多數為生命科學產業,主要是於疫情間生產必需品而連帶獲益。疫情亦帶動部分生命科學企業加倍投入新冠病毒檢驗試劑或疫苗等新產品的開發。此外疫情爆發初期,因衛生紙、罐頭食品、麵粉以及其他民生用品的需求量遽增,此類消費品產業均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

 

然而對多數企業而言,疫情帶來的衝擊甚鉅。安永調查受訪者中,所有汽車產業與高達97%的工業產品業均表示疫情對其造成負面影響。47%的受訪者則指出疫情導致其人力資源受到衝擊。縱然多數員工可採取遠距辦公模式,但特定環境 (例如廠房)的其他員工,則須適應保持社交距離、接觸者追蹤以及穿戴更多個人防護裝備等新規定。為減少勞動密集產業的員工暴露於新冠病毒的風險中,工業產品與高科技製造業正大力進行科技面向的投資。然上述疫情對各產業的種種影響僅為冰山一角。

 

值得慶幸的是,疫情仍帶來些許正面的影響,例如促使企業轉變焦點於供應鏈並積極投入可建立能見度的數位科技以及供應鏈韌性的提升。疫情亦促使企業增強供應鏈靈活性以支持其後續的成長與發展。例如眾多企業採用先進分析技術,動態管理庫存單位,而非於庫存過高或面臨庫存危機時才臨時使用試算表進行計算。綜上所述,擁有高績效的供應鏈已被視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必要因素。

2

第二章

供應鏈面臨全面革新

改善供應鏈能見度、效率以及韌性,為企業的首要要務。

針對高階管理人員的供應鏈調查指出,改善供應鏈能見度、效率並對其員工進行職能再造等,將成為現今企業的首要要務。而一直以來為企業關注焦點的成本優化,於提升供應鏈韌性之際,亦會納入前述的企業要務。過去企業通常透過精實生產、延長產品交期以及使用低成本人力等舉措,有效降低成本。然而供應鏈韌性、能見度、自動化程度以及員工職能再造等將成為未來勝出的關鍵因素。前述因素將共同推動成本降低、改善決策能力、標準化流程、優化完整供應鏈,並於顧客生態系統建立更密切的合作關係。


據調查顯示,供應鏈的能見度為2020年企業的三大優先事項之一,亦為2022年的首要任務。能見度的提升雖極其重要,多數企業卻仍未能付諸實行。2022年僅有37%的受訪者認為其供應鏈的能見度有所改善。

為使企業提升整體供應商的能見度,現今的供應鏈紛紛自線性模式轉化至與更多供應商相互連結的供應網路。為推動此重大改革,企業須設置物聯網設備或感測器,以便於供應鏈中確認產品當下的座標並掌握其詳細狀況與資訊,例如須經嚴密監控環境溫度的產品(冷凍食品、疫苗或其他藥品)。此外,為促進與供應商之間供應鏈協作(例如控制塔),企業亦需增加雲端平臺之測試與導入。

 

再者,61%的受訪者表示將於翌年實施人力資源的再訓練與職能再造,幫助員工熟練使用數位科技、適應持續更新的企業策略和工作型態(例如增加虛擬協作方案),並協助員工保持職業健康與安全。據調查指出,企業的首要人力資源舉措為:自動化導入(63%),其中有37%受訪者表示已成功導入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另外36%則計畫於短期內開始實施。

 

企業在新冠病毒肆虐之際均被迫擱置其永續發展的目標,以專注因應疫情所造成的影響。然而,2022年的調查卻有截然不同的發現:高達80%的受訪者聚焦於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相關目標(ESG)。提升供應鏈永續性的主要動能是為了節省企業成本、法規遵循以及因應源自人力資源與投資人的壓力。綜上所述,企業導入永續供應鏈的要件為投資人對企業永續發展績效表現的關注、員工為具永續發展理念的企業效力的矢志、客戶對永續發展期望的提升以及各國陸續推行的法令規範等。

3

第三章

數位化與自主化為供應鏈的未來發展趨勢

邁向數位化、關燈營運的旅程已正式啟航。

全球疫情加速了許多疫情前既有的趨勢,供應鏈轉型亦為其中之一。2020年的調查指出,64%的受訪者認為疫情將加速供應鏈數位轉型的進程。2022年的調查亦明確顯示,企業邁向數位化與自動化的競賽已然開跑:45%的供應鏈於2035年將高度自動化(例如導入倉庫與商店機器人、自動駕駛堆高機與卡車、物流無人機以及全自動規劃等技術)。

然而,數位科技的運用並不等同於創建自主化的供應鏈,企業仍需導入可跨企業並連結各作業流程(如計畫、採購、製造與物流運輸)的供應鏈科技,方得自「邁向」數位化轉為「實踐」數位化。

企業可利用「關燈生產」、「免持」與「自動駕駛」等面向檢視其營運自主性,在端到端供應鏈導入人工智慧相關科技,進而協助預測性以及診斷性的決策制定。例如,為因應持續變化的消費者需求,自主化營運可使企業、供應商及供應商上游企業的完整價值鏈即時監控各類變化,從而自整體協作面調整相關的供應計畫與生產時程。最終,數位與自主化科技在簡化人工作業程序之際,亦可優化整體供應鏈並大幅提升其效率。

展望未來

2020年的調查顯示,60%的受訪者認為疫情加強了供應鏈策略的重要性。因此企業的當務之急為設計可適應新興數位科技與自主化時代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在未來,地緣政治風險、網路資安威脅以及動盪的經濟環境等危機將更頻繁地發生,並持續向供應鏈施加壓力。因此,未來的供應鏈應具備靈活性、彈性、效率以及韌性,並藉由數位化網路提升能見度。綜上所述,企業應聚焦於下列五大優先事項,以期自危機中迅速恢復並持續營運。

一、重塑企業供應鏈的策略性架構
  • 持續投入供應鏈策略、架構以及營運模型的建置,進而提升彈性與效能。
  • 將新貿易協議、各國激勵措施以及多通路的加速發展等因素納入考量,重新定義供應鏈策略以及企業於全球的貿易流。
  • 重塑供應鏈的營運模式:重新檢視應於本地、區域及全球範圍內的營運項目(包括倉儲與製造據點)並考量稅務相關的影響。全新的營運模式亦可協助企業為後續供應鏈危機的發生做足準備。
二、建立供應鏈的能見度與韌性
  • 透過即時能見度和端到端供應鏈監控,並導入情境規劃與模擬,從而提升企業因應供應鏈危機的能力。
  • 配置相關技術以提升供應鏈各層級的能見度,並以供應鏈整體為考量與利害關係人進行數據共享協議上的溝通。
  • 仔細檢視供應鏈足跡。2022年的調查指出,54%的企業正試圖增加合作的供應商數量。自我檢視的問題包含:企業是否已具替代供應來源?企業是否已迴避供應商或地理過度集中的相關風險?為降低地緣政治風險與網路資安威脅等因素,企業是否應將部分供應鏈回歸本土或重新定位?
三、供應鏈的現金流與成本
  • 經由重整、構思企業供應鏈網路,適當地利用供應商優勢並實施更動態的供應鏈網路優化,以利策略性的降低成本。
  • 透過聚焦於庫存單位管理、節省採購支出、優化物流與倉儲以及提升產能,逐步調整企業供應鏈的成本架構和營運資金狀況。
  • 藉由供應鏈區域化、更新庫存規劃參數及變更付款條件以減少營運資金。
四、透過永續發展打造競爭優勢
  • 企業應確保「零廢棄物」的產品製造過程符合未來循環經濟。
  • 重新設計商品以實現循環經濟,並透過對第一至三級的供應商進行永續性評估並仔細監控第三方相關風險。
五、透過數位供應鏈提升企業靈活性並帶動未來發展
  • 透過快速少量的生產模式並與供應商共同即時制定決策,企業得以偵測消費者的需求訊號以調整生產計畫。
  • 致力於打造涵蓋計畫、採購、製造以及物流的端到端數位供應鏈,從而增進供應鏈效率並開拓全新的收入來源。 
  • 了解供應鏈是推動企業成長的主要助力,亦是自同業間勝出的關鍵因素。

部分高階管理人員冀望新冠病毒疫情是百年罕見的特殊重大事件。然而,單純的冀望無法為企業抵禦未來的供應鏈危機。企業可採取文中提及的措施更從容地因應未來的供應鏈危機。企業應重新制定供應鏈策略以有效因應風險與提升企業韌性,並嘗試透過卓越營運與標準作業的導入,持續降低供應鏈成本。企業亦可考慮投資雲端合作平臺、自動化、數據分析技術以及人工智慧等數位科技。於此同時,企業的所有舉措須持續以員工為本,賦予員工相應的權力。以數位製造為例,為使新數位能力效益最大化,企業須同時投入卓越流程與生產現場文化的提升。專業人才短缺亦迫使企業謹慎思考如何策略性配置人力資源並將部分流程自動化。過去供應鏈非為整體企業策略的重要環節,如今供應鏈已成為策略性差異化的關鍵因素,且此趨勢於短期內不會改變。因此,向供應鏈人員賦予權力、所有權以及責任感,可激勵員工開發超出自身或企業期待的能力(EN)

最終,企業應將經濟循環性與環境保護納入考量,創建一個符合永續性的供應鏈,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如此以來,企業可因應未來的任何危機,並將潛在供應鏈危機轉化為成長機會。

結語

安永調查顯示,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導致疫情前供應鏈的既有弱點加速惡化,迫使企業聚焦於供應鏈能見度、韌性與數位化等優先事項。儘管疫情嚴重打擊了特定產業,包括生命科學在內的少數產業則從中獲益。綜上所述,企業的主要任務是於維護既有人力資源並進行再訓練與職能再造之際,積極實現供應鏈自主化。

關於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