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加速了許多疫情前既有的趨勢,供應鏈轉型亦為其中之一。2020年的調查指出,64%的受訪者認為疫情將加速供應鏈數位轉型的進程。2022年的調查亦明確顯示,企業邁向數位化與自動化的競賽已然開跑:45%的供應鏈於2035年將高度自動化(例如導入倉庫與商店機器人、自動駕駛堆高機與卡車、物流無人機以及全自動規劃等技術)。
然而,數位科技的運用並不等同於創建自主化的供應鏈,企業仍需導入可跨企業並連結各作業流程(如計畫、採購、製造與物流運輸)的供應鏈科技,方得自「邁向」數位化轉為「實踐」數位化。
企業可利用「關燈生產」、「免持」與「自動駕駛」等面向檢視其營運自主性,在端到端供應鏈導入人工智慧相關科技,進而協助預測性以及診斷性的決策制定。例如,為因應持續變化的消費者需求,自主化營運可使企業、供應商及供應商上游企業的完整價值鏈即時監控各類變化,從而自整體協作面調整相關的供應計畫與生產時程。最終,數位與自主化科技在簡化人工作業程序之際,亦可優化整體供應鏈並大幅提升其效率。
展望未來
2020年的調查顯示,60%的受訪者認為疫情加強了供應鏈策略的重要性。因此企業的當務之急為設計可適應新興數位科技與自主化時代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在未來,地緣政治風險、網路資安威脅以及動盪的經濟環境等危機將更頻繁地發生,並持續向供應鏈施加壓力。因此,未來的供應鏈應具備靈活性、彈性、效率以及韌性,並藉由數位化網路提升能見度。綜上所述,企業應聚焦於下列五大優先事項,以期自危機中迅速恢復並持續營運。
一、重塑企業供應鏈的策略性架構
- 持續投入供應鏈策略、架構以及營運模型的建置,進而提升彈性與效能。
- 將新貿易協議、各國激勵措施以及多通路的加速發展等因素納入考量,重新定義供應鏈策略以及企業於全球的貿易流。
- 重塑供應鏈的營運模式:重新檢視應於本地、區域及全球範圍內的營運項目(包括倉儲與製造據點)並考量稅務相關的影響。全新的營運模式亦可協助企業為後續供應鏈危機的發生做足準備。
二、建立供應鏈的能見度與韌性
- 透過即時能見度和端到端供應鏈監控,並導入情境規劃與模擬,從而提升企業因應供應鏈危機的能力。
- 配置相關技術以提升供應鏈各層級的能見度,並以供應鏈整體為考量與利害關係人進行數據共享協議上的溝通。
- 仔細檢視供應鏈足跡。2022年的調查指出,54%的企業正試圖增加合作的供應商數量。自我檢視的問題包含:企業是否已具替代供應來源?企業是否已迴避供應商或地理過度集中的相關風險?為降低地緣政治風險與網路資安威脅等因素,企業是否應將部分供應鏈回歸本土或重新定位?
三、供應鏈的現金流與成本
- 經由重整、構思企業供應鏈網路,適當地利用供應商優勢並實施更動態的供應鏈網路優化,以利策略性的降低成本。
- 透過聚焦於庫存單位管理、節省採購支出、優化物流與倉儲以及提升產能,逐步調整企業供應鏈的成本架構和營運資金狀況。
- 藉由供應鏈區域化、更新庫存規劃參數及變更付款條件以減少營運資金。
四、透過永續發展打造競爭優勢
- 企業應確保「零廢棄物」的產品製造過程符合未來循環經濟。
- 重新設計商品以實現循環經濟,並透過對第一至三級的供應商進行永續性評估並仔細監控第三方相關風險。
五、透過數位供應鏈提升企業靈活性並帶動未來發展
- 透過快速少量的生產模式並與供應商共同即時制定決策,企業得以偵測消費者的需求訊號以調整生產計畫。
- 致力於打造涵蓋計畫、採購、製造以及物流的端到端數位供應鏈,從而增進供應鏈效率並開拓全新的收入來源。
- 了解供應鏈是推動企業成長的主要助力,亦是自同業間勝出的關鍵因素。
部分高階管理人員冀望新冠病毒疫情是百年罕見的特殊重大事件。然而,單純的冀望無法為企業抵禦未來的供應鏈危機。企業可採取文中提及的措施更從容地因應未來的供應鏈危機。企業應重新制定供應鏈策略以有效因應風險與提升企業韌性,並嘗試透過卓越營運與標準作業的導入,持續降低供應鏈成本。企業亦可考慮投資雲端合作平臺、自動化、數據分析技術以及人工智慧等數位科技。於此同時,企業的所有舉措須持續以員工為本,賦予員工相應的權力。以數位製造為例,為使新數位能力效益最大化,企業須同時投入卓越流程與生產現場文化的提升。專業人才短缺亦迫使企業謹慎思考如何策略性配置人力資源並將部分流程自動化。過去供應鏈非為整體企業策略的重要環節,如今供應鏈已成為策略性差異化的關鍵因素,且此趨勢於短期內不會改變。因此,向供應鏈人員賦予權力、所有權以及責任感,可激勵員工開發超出自身或企業期待的能力(EN)。
最終,企業應將經濟循環性與環境保護納入考量,創建一個符合永續性的供應鏈,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如此以來,企業可因應未來的任何危機,並將潛在供應鏈危機轉化為成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