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分鐘 2022年7月13日
減碳浪潮來襲,掌握四關鍵因素落實碳中和

減碳浪潮來襲,掌握四關鍵因素落實碳中和

作者 陳 智忠 Hans Chen

安永台灣 財務會計諮詢服務負責人 暨 審計服務部 執業會計師

專精於提供客戶財務會計領域之諮詢服務,包含財務報導準則轉換及諮詢、財務會計流程績效改善及財務報導流程自動化(Intelligent Automation &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等。多次協助國內企業完成上市前準備,並前往海外掛牌募資。亦經常擔任國內新創加速器及新創競賽之輔導業師。

6 分鐘 2022年7月13日

顯示相關資源

  • 綠色復甦機會:聚焦東南亞、日本、南韓和臺灣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財務會計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審計服務部執業會計師 陳智忠
ESG策略與永續發展諮詢服務副總經理 林群堯
ESG策略與永續發展諮詢服務顧問 李易璇

隨著近年氣候變遷議題越來越受關注,各國政府也相繼透過永續性稅收措施來引導企業減少碳排放。為了面對國際邊際碳稅政策,碳排放量是企業不可忽視的重要關鍵,此時「如何落實碳中和」,則成為政府、企業的共同挑戰。安永建議企業應先完成碳盤查,進而透過掌握技術可行、成本可控、政策引導、多邊共引等四大關鍵因素,落實碳中和之願景。

2030年後運用碳捕獲與再利用技術 (CCU)生產產品,每年為企業清除的二氧化碳將有機會高達

40 億噸

(資料來源:安永數據)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相繼推動永續性稅收政策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各國逐漸重視永續發展議題,「減少碳排放」已成為社會、政府、企業乃至於消費者共同關注的趨勢。近年來各國政府也相繼推動永續政策與相關法規,根據安永台灣2021年所發布的綠色稅收追蹤報告顯示 1,為因應氣候變遷並逐步履行碳中和承諾,各國政府開始積極制定永續性稅收措施來減少碳排放,目前共統計28個國家或地區,已有超過2900項減少碳排的相關政策以及超過4300項的環境稅收相關政策。其中,歐盟也於2021年7月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計畫(EN)2預計最快2023年開始試行,並將於2026年針對進口到歐盟的高耗能產品收取碳關稅

回到臺灣來看,面對國際碳稅壓力,臺灣政府則採取先大後小、分階段徵收碳費及差別費率的作為 3,預計在2024年先針對國內「直接」排放或「間接」排放源(如用電)及高碳含量之進口產品(針對碳含量區又可分為簡單產品與複雜產品)課徵碳費。未來碳費上路後,將對企業產生額外的營運成本,因此碳排放量的高低將成為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子之一。

落實碳中和,應掌握四個重點:技術可行、成本可控、政策引導、多邊共引

面對碳稅壓力以及市場競爭力,加上供應商要求以及消費者等利害關係人的期待,「落實碳中和」已經越來越受中小企業所重視,也是有效維持企業競爭力的因應之道。所謂碳中和,是指企業或法人組織在一定期間內(衡量期通常為一年)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與清除量」達到平衡,因此如何減少碳排放量或增加碳清除量,成為企業首當其衝的課題與難題,落實碳中和需仰賴各方單位攜手合作,應透過掌握以下四大重點,逐步落實碳中和,提早布局,達成永續之願景。

  • 重點一:技術可行
    首先,在技術可行方面,建議企業投入資源發展可以複製、推廣的低碳技術,常見的低碳技術包含碳捕獲與再利用技術 (CCU)、再生能源技術、電氣化技術、通訊技術等。其中碳捕獲與再利用技術 (CCU)為一種蒐集與再利用二氧化碳的技術,又可以拆解成以下三個部分:碳排放、碳捕捉與碳再利用。透過碳捕捉、碳再利用等技術運用,將企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提取並再次應用於新的生產過程,增加二氧化碳的清除量。而根據安永數據估計,2030年後運用碳捕獲與再利用技術 (CCU)生產產品,將有機會每年為企業清除高達40億噸的二氧化碳(EN)4。不僅如此,運用該技術所清除的二氧化碳量也可以轉為有價值的商品在市場上交易,商品化後的碳估計將可為企業一年創造8,000億至1.1兆美元的高額業外收入。由此可見,企業將碳排放商品化在市場上交易,除了能夠幫助自身在綠色商機下保有競爭優勢,最重要的是透過低碳技術增加碳清除量,進而落實碳中和。

碳捕獲與碳再利用技術(CCU)。圖片來源/安永

  • 重點二:成本可控
    企業在落實碳中和目標時,不只需要解決當下碳排放問題,也應考量未來長遠的發展,低碳技術雖能推動企業實現技術轉型,卻也會造成生產鏈的成本增加,因此落實碳中和也需考量如何取得低碳與市場發展的平衡,並在技術可行的前提下做到成本可控。當碳中和技術成本的下降,企業落實碳中和的可行性也將隨之提升,而為了發展可持續商業模式,安永建議企業可以從聯合國提出之碳減量方法學切入,透過能源效率提升、廢棄物再利用、燃料轉換、再生能源應用等方法,思考如何把企業減量的碳變成有價值的碳,透過再利用、轉換能源的方式,為企業創造最大利益。

  • 重點三:政策引導
    由於落實碳中和是一項需迫切執行且應以長遠發展為目標的重要議題,除了考量技術與成本可行性外,政府政策的引領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藉由公部門推動一系列的減碳因應措施,進而作為企業落實碳中和的支持與引導。在政策方面,臺灣政府為了因應碳中和發展,要求國內高碳排大戶進行碳盤查 5,而後續相關「規劃路徑」預計最快於2023年公布,由於現行政策、法規的設計精神多以「列管」的方式要求企業減碳,卻未發現產業界較關注的是落實減碳是否具有較積極的「誘因」,未來政府尚須加速進行,才能和產業無縫接軌。

    面對現行減碳政策與法規面的要求,和中小企業的減碳措施之間存在的落差,政府應思考該如何減少政策與實務面的差距。舉例來說,在邊境碳稅方面,制定政策時也同步考量企業主實際面臨的困難處,包括企業應負擔的成本,才能實際有效透過政策引導企業及業界加速落實碳中和目標。與此同時,企業可以提前做好準備,將減碳思維融合於企業文化的DNA,並思考如何將生產行為調整與政策法規及全球趨勢的方向一致,透過超前部署以因應未來世代的變動。

  • 重點四:多邊共引
    最後,要達到碳中和,除了需要政府政策的引領之外,也需透過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以及供應鏈上利害關係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為社會創造共贏局面。以供應鏈合作減碳為例,又可以分為垂直合作及水平合作。在垂直合作方面,企業可透過選擇低碳運輸、低碳之上下游供應商,落實供應商治理;在水平合作方面,則可透過生產製造的排程加速、機器效率提高,落實低碳生產。綜合以上,安永建議企業可透過整合垂直、水平的供應商,與多邊合作並履行碳中和承諾,攜手利害關係人共創永續生態圈。

碳盤查,是落實企業碳中和的第一步

落實碳中和的第一步,企業應從執行碳盤查開始,先盤點並了解企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才能著手制定減碳計畫及策略,此外,政府近期積極推動企業落實碳盤查,2022年3月金管會已正式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其中便明確規劃全體上市櫃公司2027年必須完成碳盤查作業,「碳中和」不再只是政府高喊的口號或未來目標,儼然已成為這個世代下企業面臨的共同挑戰,安永建議企業應從碳盤查開始提早布局,以因應未來的法規要求及減碳浪潮。

除了法規要求外,企業的減碳政策還需要由上而下推動,透過高階主管對減碳議題的高度重視、對企業背景的熟悉以及對各利害關係人在減碳要求的掌握,相關權責人員才能明確訂定最適合該企業的減碳政策與目標。接著,進一步了解企業在產品面、組織面的碳排放情形,並針對過程中的碳排重點項目制定可行且有效之減量目標。下一步再思考該如何與上下游供應商合作、落實低碳生產,以及投入再生能源的投資轉型(如發展綠電),最後再進行後續減量規劃,達成公司政策目標。

  • 顯示參考文獻#隱藏參考文獻

    1. 《安永綠色稅收追蹤報告》,安永台灣網站,2021年11月30日發表。
    2.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歐盟執行委員會網站。
    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網站
    4.  “Can we turn pollution into products?”,安永英國網站,2018年4月26日發表。
    5. 《產業溫室氣體盤查管理》,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網站。

結語

在碳中和的浪潮下,經營者眼光需放遠未來,儘管前進的道路充滿挑戰,若能及早因應並超前部署,透過多方利害關係人的攜手合作,也能一步一步往永續的方向邁進。

關於本文章

作者 陳 智忠 Hans Chen

安永台灣 財務會計諮詢服務負責人 暨 審計服務部 執業會計師

專精於提供客戶財務會計領域之諮詢服務,包含財務報導準則轉換及諮詢、財務會計流程績效改善及財務報導流程自動化(Intelligent Automation &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等。多次協助國內企業完成上市前準備,並前往海外掛牌募資。亦經常擔任國內新創加速器及新創競賽之輔導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