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期金融產業稅務專刊分享移轉訂價方法、最低稅負制因應、美國布局策略及AI助力貿易審查等重點實務與案例,供各金融業者了解相關資訊,並由衷期盼金融業者透過本期專刊皆能隨時掌握最新資訊及採取適合的應對措施。
本期專刊主題及摘要如下:
- 金融產業常設機構適用之移轉訂價方法及特殊因素考量 — 以銀行業為例
鑒於金融產業在資本市場中的重要性,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2010年發布的常設機構利潤歸屬報告,提供了一系列指導原則,協助跨國企業在不同租稅管轄區內合理分配利潤。報告強調考量地理位置、功能及風險分布,並採用獨立企業方法,將每個常設機構視為功能獨立的實體,以確定利潤歸屬。本期專刊針對金融服務業的複雜性,介紹OECD認可的分析方法,以確保利潤分配的公正性,提供金融機構參考。
- 民國114年實施最低稅負制草案上路,金融業稅務策略及思維
繼我們先前對「財政部預告企業最低稅負制(AMT)修正草案」提出之實務分析,本文針對目前的最新動態,探討我國AMT對金融業符合全球最低稅負制(GMT)適用門檻之跨國企業集團的影響,以供業者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時參考。
- 面對變動國際趨勢,掌握赴美安排原則
近幾個月,美國政府的新政策及相關對話使各國企業感到緊張。一些公司積極調整供應鏈和人事服務,而另一些則因過往的布局而減輕短期衝擊。儘管部分企業選擇觀望並緊縮開支以保留儲備金,但仍無法避免與美國的互動增加,包括設立長期據點、派遣人員及頻繁出差等因應策略。本文將針對金融機構及其客戶及策略夥伴,分享赴美安排的兩大關鍵考量因素,旨在協助整合這些因素至多元的業務發展計畫中。
- 數位轉型案例分享:AI 驅動的進出口文件智慧審查解決方案
在全球供應鏈快速變化及稅務與貿易合規壓力增加的背景下,企業需要更高效的工具來處理複雜的進出口交易文件。特別是在國際貿易中,信用狀、提單和商業發票三大關鍵單據不僅涉及物流和資金流,還關係到稅務申報和合規風險管理。本案例分享我們如何協助金融機構導入生成式AI技術,利用自然語言處理和智慧比對演算法,自動解析和比對這三類核心貿易文件中的關鍵欄位,優化進出口交易審查流程,實現數位轉型,並提升合規處理的效率與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