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安永是指 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 的全球組織,也可指其中一個或多個成員機構,各成員機構都是獨立的法人個體。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 是英國一家擔保有限公司,並不向客戶提供服務。
安永最新的全球CEO調查顯示,雖然地緣政治與關稅政策撼動市場,使得部分企業暫緩原訂的投資與併購計畫,但是仍有不少企業打算在未來12個月內積極交易,其中67%企業表示計畫與第三方合資或策略結盟,57%計畫併購,35%則計畫撤資、分割或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展現強韌企圖心。
回顧2024年,全球及臺灣的併購交易情況均較2023年回溫。2024年全球併購總額達3.4兆美元,年增3.3%,其中小型併購交易(低於1億美元)明顯增加。各大央行政策轉向寬鬆,加上AI產業鏈蓬勃發展,投資人信心回升,成為併購回升主因。
在臺灣併購市場方面,2024年下半年金融業宣布數件大型併購交易,帶動全年交易總額達128億美元。儘管外資來臺進行跨境交易仍持續受地緣政治風險影響,市場保持審慎,但2025年第一季有多起中型案件帶動併購交易回暖,外資來臺及海外併購交易復甦。2024年臺灣的小型併購交易件數年增約24%,提升市場活躍度,顯示即便外資因地緣風險保持謹慎,整體市場仍維持一定熱度。
在川普政策尚未定調、關稅風險升高的背景下,企業若仍有併購計畫,應聚焦三大關鍵變數: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掀起新一波全球貿易震盪,對於生命科學產業而言衝擊甚大,因該產業從研發到市場高度仰賴全球供應鏈,關稅和其他中斷因素,都可能對產業布局策略和各國公共衛生政策產生影響。
歐洲領導生物製藥公司,其出口美國市場的產品將面臨重稅威脅;同時,美國生物製藥公司在歐洲的生物製劑生產線,也可能受到對等關稅威脅。
川普主張推動製造業、臨床試驗和供應鏈回流美國,雖可降低對外依賴,但高昂的營運成本將考驗企業轉型能力。
對等關稅可能會導致不穩定局勢升級,例如藥品與醫材短缺、成本上升,甚至妨礙FDA與各國監管機構的合作,對國際公共衛生合作造成阻力。
川普對等關稅與全球化動態受影響的主要市場,包含美國、中國、墨西哥、加拿大、歐洲。其中,中國與墨西哥分別是美國的藥品供應與主要醫療器材供應國,若對等關稅實施,可能加劇活性藥物成分(API)與醫療設備的短缺風險,影響層面遍及醫院、病患與整體醫療體系。中國供應美國市場約30%的API原料、近70%的一、二類醫材醫療器材製造商與中國合作製造。墨西哥為美國最大的醫材供應國,一旦課稅,勢必影響醫療科技商的成品與零件流通。
若美歐「脫鉤」態勢成形,將使得歐洲重建監管與產業自主性,生命科學業者須重新思考市場策略與產品投資組合。短期內為降低供應風險,企業可能需尋找新原物料與代工來源,但也伴隨著成本上升與藥品供應中斷風險。
雖然目前全球市場仍存在不確定性,併購的買賣雙方對於價值認知仍有落差,但是對於之前已有併購經驗、並積極採取併購行動、手中握有銀彈的買方而言,現在正是能談到理想價格、搶進市場的好時機。
2024年規模較小、更明智的交易可為公司提供強大的潛在投資報酬,讓公司靈活運用這些策略性機會。但在川普政策尚未定調、關稅風險升高的背景下,企業若仍有交易計畫,應聚焦於整體經濟局勢、稅金及關稅政策走向和資本市場狀況這三大關鍵變數。公司需要專注於正確的交易,從目標定位到執行,制定合作策略,使他們能自信地塑造未來。
安永最新觀點
高雄亞灣區入選臺灣首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試辦專區,預計最快7月上路,除了有超額儲蓄、高資產管理業務做為發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墊腳石,高雄具有二大經濟指標更增添柴火,對於專區繁榮至為關鍵。
醫材產業投入研發、併購比重 創十年來第三低 臺灣醫材二個新趨勢突圍
臺灣醫材產業業者可以精進發展智慧微型化的材料與設備,同時強化遠距醫療照護體系,為患者帶來個人化、精準化的更佳「用戶體驗」,打造醫材業下一波成長動能。
超越邊界 Beyond Borders:生物科技創新強勁;資金何時回歸?
生物科技產業經歷普遍艱難的一年,2023年底以積極的態勢作為結尾,人們真誠地希望2024年是生物科技產業真正復甦的開始。我們正在關注它是否能夠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