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21 11月 2023  | 香港

A股IPO保持集資額前列,香港集資活動將復甦

媒体联系方式

  • 2023年全球IPO活動放緩,IPO宗數和集資額分別下降12%和35%。中國內地繼續成為全球IPO活動的主要地區,截止11月17日的預測,全年集資額仍佔全球集資額的四成以上。
  • 下半年政策組合拳落地,A股進入「提質」階段、IPO活動放緩,北京交易所推進高品質建設。
  • 香港IPO市場受多重因素影響,克服多重挑戰後,IPO活動將復甦。

安永大中華區今日發佈《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報告,總結回顧2023年全球及大中華區IPO活動,並展望明年市場前景。

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IPO活動持續放緩,預計共有1,244家企業在全球上市,集資1,19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IPO宗數和集資額分別下降12%和35%。鑑於部分公司上市後表現不佳,一些大型IPO推遲了上市計劃。考慮到市場波動和宏觀的不確定性,企業、創業及私募投資以及投資者,在年底前可能保持謹慎態度。

中國內地仍是全球IPO活動的重要地區,截止11月17日的預測數據,A股全年集資額仍佔全球集資額的四成以上。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位列全球IPO集資額前兩位。四家中國企業進入全球前十大IPO,行業主要聚焦科技、能源和電力。

A股下半年IPO放緩,北交所邁入提質新階段

2023年A股預計有逾300家公司首發上市,集資3,500億人民幣,IPO宗數與集資額同比分別下降30%和41%。下半年,A股活躍資本市場政策組合拳落地,包含統籌一二級市場動態平衡、階段性收緊IPO節奏等安排。IPO活動逐漸放緩,到第四季度進一步收緊,IPO宗數和集資額僅佔全年的11%和7%,其中2023下半年IPO集資額是2019年科創板和註冊制推出以來最低。

從行業來看,工業,科技、媒體和通訊以及材料是今年IPO的主要行業,佔據了IPO宗數和集資額的前三,IPO宗數及集資額分別佔年總量的80%和81%。生物科技與健康行業IPO降溫,IPO宗數和集資額為近五年來的低位。前十大IPO中,半導體企業佔據了前三名,集資額佔比52%。

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蔡偉榮表示:「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部分行業進入下行週期的情況下,資本市場優勝劣汰,IPO整體放緩是正常現象。2023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全市場註冊制改革的元年,註冊制改革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1。隨著全面註冊制走深走實,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制度包容性適配性更強,市場結構更佳,推動經濟轉型的能力顯著提升2。在A股IPO政策階段性收緊的新形勢下,擬IPO企業應該重新審視企業中短期發展計劃,關注被併購重組的機會,同時也可以適時尋求海外上市的機會。」

從各板塊趨勢看,2023年雙創板繼續保持領先,創業板和科創板IPO宗數和集資額第一。北京交易所(北交所)穩步推進高品質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受IPO收緊的影響較少,IPO受理宗數佔比提升,同時北交所「專精特新」企業在各板塊中佔比進一步提升,按數量計由21%提高至27%。

蔡偉榮指出:「在近期A股IPO政策階段性收緊的前提下,『深改19條』和各項配套措施的出台,將持續推動北交所在高品質擴容、改善流動性方面快速邁進。轉板制度的安排也賦予了投資人更為靈活的退出選擇。北交所發行上市包容度高,時間表緊湊可控,審核速度快,轉板制度明確,或將成為『專精特新』成長型企業A股市場的新賽道。」

香港IPO集資額廿年低位,市場改革按下「快速鍵」

2023年香港市場共有61家公司首發上市,同比下降19%;集資額413億港元,同比下降59%,為近20年來同期最低。2023年,內地企業繼續主導香港IPO市場,全年內地企業在香港IPO宗數和集資額分別佔總量的93%和98%;期內未有海外企業來港上市,但有一家在東南亞發跡的中國企業來港上市。

就具體行業來看,科技、媒體和通訊IPO宗數列第一位,生物科技與健康行業集資額第一,佔全年IPO總額23%。共有四家物流企業在港上市,IPO宗數和集資額雙雙進入前五。與去年同期相比,前十大IPO集資額下降了70%,全年亦缺乏大型IPO,今年名列第一的IPO集資額低於去年第六名的集資額。

在流動性趨緊、估值持續低迷下的背景下,今年以來,港股重磅改革接連推出,釋放多重利好因素。在上市規則的重點改革方面,今年3月份,港交所增設18C章,為特專科技公司開闢上市通道;9月份,港交所就GEM改革開展諮詢,擬簡化轉板機制,改善小型股流動性。

與時並進活化市場,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重要IPO中心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安永香港資本巿場服務發言人賴耘峯表示:「儘管目前IPO活動較為疲弱,香港仍是全球重要的IPO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近年來,香港與時俱進,持續改善IPO制度。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新規有利於科技企業,如人工智能、智慧駕駛等行業企業。GEM改革意在活化市場,一方面通過引入新的『簡化轉板機制』,引導部分有上市意向的公司提早登陸GEM;另一方面,通過新的財務資格測試,吸引研發驅動的成長型公司。香港在改革上市規則,擴大互聯互通機制及開拓國際市場上不斷努力,對提升香港資本市場吸引力,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大策略意義。」

2023年,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制度順利落地,其中香港是境內企業境外上市最重要的目的地,佔全部已備案企業的69%。整體來看,赴港上市企業主要採用間接上市方式。

安永香港科技、媒體與電訊行業審計服務主管陳日輝指出,赴美IPO有所升溫,2023年美股市場預計共有28家中國內地和香港企業首發上市,共集資7.45億美元,IPO宗數和集資額分別較去年同期上漲87%和45%。備案制以來,已有18家計劃赴美上市的內地企業通過證監會備案,其中3家已成功上市,另有29家企業在備案中。

陳日輝建議,新規施行起步階段,由於種種原因,對於境外上市時間有所加長,擬上市企業應適當考慮有關因素並擬定一個較為務實的上市時間表。

A股機遇與挑戰並存,港股IPO有望逐步復甦

展望未來,2024年中國經濟機遇和挑戰並存,「新基建」和「雙循環」戰略持續推進。「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已成共識,多政策支持資本市場長期發展,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明確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穩步推進全鏈條改革,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質效與防範風險3

蔡偉榮認為,2024年經濟環境和資本市場表現將繼續影響A股IPO發行節奏,預計在一定階段內仍將保持收緊態勢。IPO政策向符合國家戰略的硬科技傾斜,行業聚集效應增強。同時保持更嚴格、透明、審慎的發行上市監管,不斷提高IPO企業品質。

對於港股來年趨勢,賴耘峯指:「香港正積極提高其資本市場的吸引力,提高市場流動性是其中最重要一環。在2023年,香港聯合交易所將正式啟用全新的現代化首次公開招股結算平台FINI,大幅縮短以及全面現代化和數碼化香港首次公開招股的結算流程;並引入全新的公開招股資金預付模式,有助減少超額認購新股所凍結的資金。」

陳日輝同樣表示對港股市場有信心:「2024年香港資本市場仍面臨多重挑戰,IPO活動再次活躍依賴資本市場的復甦和市值的恢復。全球經濟的走弱預期、地緣政治、美聯儲加息等因素均可能繼續影響香港,但近百家的排隊企業在港發行和上市的意願依舊強烈,加之中國內地IPO收緊,部分企業將轉道香港上市。」

蔡偉榮表示:「香港是全球領先的IPO集資地,在過去15年來有7年登上全球IPO集資榜首;香港市場見證了大量的IPO集資,包括規模龐大的第二上市和著名的生物科技公司;近年來,香港與時俱進,持續改善IPO的制度。過去的幾十年,香港市場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今年的低潮不會動搖香港作為全球重要的IPO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未來,在不利因素逐漸減少、資本市場逐漸穩定後,香港的IPO活動將會復甦。」

  1. EY:A股IPO階段性收緊,擬上市企業該如何應對?
  2. 央廣網:證監會:圍繞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推動註冊制走深走實
  3. 中證報:註冊制改革步入走深走實新階段

-完-

安永 | 建設更美好的商業世界

安永的宗旨是建設更美好的商業世界。我們致力説明客戶、員工及社會各界創造長期價值,同時在資本市場建立信任。

在數據及科技賦能下,安永的多元化團隊通過鑑證服務,於150多個國家及地區構建信任,並協助企業成長、轉型和運營。

在審計、諮詢、稅務、策略與交易的專業服務領域,安永團隊對當前最複雜迫切的挑戰,提出更好的問題,從而發掘創新的解決方案。

安永是指 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 的全球組織,加盟該全球組織的各成員機構均為獨立的法律實體,各成員機構可單獨簡稱為「安永」。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 是註冊於英國的一家保證(責任)有限公司,不對外提供任何服務,不擁有其成員機構的任何股權或控制權,亦不擔任任何成員機構的總部。請登錄ey.com/privacy,瞭解安永如何收集及使用個人資訊,以及在個人資訊法規保護下個人所擁有權利的描述。安永成員機構不從事當地法律禁止的法律業務。如欲進一步瞭解安永,請瀏覽 ey.com。

關於安永首次公開招股服務

安永是協助企業全球上市的領先服務機構之一。憑藉數十年的豐富經驗,我們的全球網路致力於為市場領先企業提供服務,協助企業評估首次公開招股的利與弊。通過提供IPO籌備評估、IPO準備、專案管理和執行服務,我們為企業解讀有關流程,並協助企業做好日後將置身公眾關注焦點的準備。我們的全球IPO卓越中心是一個虛擬中心,方便查詢IPO資訊、工具、前沿意見和世界各地的聯繫方式。網址:ey.com/ipo。

關於資料

本新聞稿中有關全球的資料是來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1月17的已上市IPO及預計的截至12月末將要上市的IPO。資料來源包括安永統計、萬得資訊、中國證監會、香港聯交所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