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在山中越野跑

2025年全球保險業展望

保險公司如何加速創造從缺口到收益之間的價值?

保險公司逐漸意識到,哪裡有保障缺口,往往蘊含著巨大的成長機會。


概要
  • 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但全球保險業在近年來依然表現強勁。預計在未來幾年,無論是成熟市場還是新興市場,該產業都將保持穩定成長趨勢。
  • 核心保障和加值服務的需求不斷上升,加上風險評估和定價方面的新可能性,這些都是我們對未來感到樂觀的原因。
  • 將今日的創新投資用於彌補保障缺口,將使保險公司在明日成為市場領導者。

步入2025年,全球保險業將面臨與往年類似但不斷變化的挑戰。儘管氣候與網路安全仍是業界高階主管的核心議題,但影響產業發展格局的其他因素同樣不容忽視。

本年度的《全球保險業展望》,除了對當前風險局勢進行剖析外,將聚焦全球各產業及地區的具體成長契機。此外,我們還將深入探討更完善的數據策略和更先進的數據能力如何成為保險業把握這些機會的關鍵因素,以及如何在近幾年的強勁發展趨勢上,進一步取得突破。

2025年全球保險業展望

以先進技術和數據能力推動成長

無論保險公司在其成長策略中優先考慮新產品開發、併購或地域擴張,以下關鍵行動可以透過創新釋放成長潛力。

1. 設計有目的的產品

最大的保障缺口 - 退休儲蓄和氣候 - 將會進一步擴大。全球退休儲蓄缺口將從2022年的106兆美元擴大到2025年的483兆美元。由於全球人口壽命延長和高齡化,因此更需要能為老年人提供收入的產品,這就是保險公司如何促進全社會金融安全的方式。

「銀色海嘯」,嬰兒潮世代邁入退休年齡的龐大人口浪潮,將導致對財務遺產規劃服務、人壽保險和健康保險的需求大幅增加。僅在美國,65歲及以上的人口將從2023年的5,800萬人增加到2050年的8,200萬人。領先的保險公司需要透過展示明確的價值主張,為即將到來的資產移轉做好準備。

全球退休儲蓄缺口

2022年缺口(美元)
預計2050年缺口(美元)
資料來源:瑞士再保險(Swiss Re)

對於保險業而言,每年因自然災害導致的損失至少達1,000億美元,儼然已成常態。過去一年的情況顯示,幾乎沒有地區免受氣候風險的影響;如西班牙、希臘群島以及美國東南部發生的重大事件,那些以往被視為風險較低的地區,同樣易受自然災害侵襲。氣候風險促使保險公司開始重新審視傳統的風險管理、定價和理賠模型的方法。此外,保險公司須預見潛在的監管要求或政府指令,例如可能要求保險公司為高風險地區和事件提供保險保障。這足以推動保險公司開發永續的解決方案和保險產品。

1994年至2023年全球自然災害中保險理賠損失年均複合成長率

中等嚴重的事件(損失在10億至50億美元之間)
高度嚴重的事件(損失超過50億美元)
資料來源:瑞士再保險(Swiss Re)

以上的世界人口居住於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地區
資料來源:日內瓦協會(Geneva Association)

2. 個人化服務,擴大市場占有率

根據使用情況計費的保險產品、產品捆綁銷售模式以及客製化定價策略有助於提高客戶忠誠度及參與度。保險公司可使用AI與先進的分析技術,結合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精準推薦增加產品功能、調整保險範圍的方案。更加個人化的產品與更為靈活的溝通策略將有助於強化對各類客戶的保障力道,進而縮小儲蓄與保障缺口,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

科技助力

的保險公司已經或計畫投資生成式AI
生成式AI驅動的自動化可將員工核保能力提升的潛在比例
資料來源:EY-Parthenon
資料來源:韋萊韜悅(Willis Towers Watson)

3. 尋求規模化創新

為推動成長,保險公司將持續創新經銷通路。這就需要保險公司確保其技術環境達到高度現代化水準,以便能更便捷接入、深度參與生態系統,並透過現有的合作夥伴關係或新通路提供嵌入式保險產品。

參數型保險(在特定事件發生時即予理賠的保單)擴大了保險公司可以向新客戶提供有吸引力的產品類型,預計到2031年將成長至293億美元。參數型保險在農業和自然災害預防方面獲得關注,也可以應用於業務中斷、供應鏈中斷和網路攻擊。

參數型保險

2023年市場規模(美元)
2024年至2032年年均複合成長率(預計)(美元)
資料來源:Global Market Insights

4. 利用法規推動創新

歐洲越來越嚴格的規則和美國監管的鬆綁可能會造成不平衡的競爭環境,61% 的保險公司認為不斷變化的監管要求是未來一年最大的營運挑戰。對於跨國保險公司而言,監管碎片化問題尤為突出,各國家和地區會根據當地政策重點制定不同的監管規則和標準。目前,市場普遍關注歐洲加強監管是否會推高法遵成本,進而對保險公司的獲利能力構成威脅。一些分析師認為,美國聯邦監管環境適度鬆綁可能為當地保險公司帶來競爭優勢,受此影響,併購業務活動正逐漸向美洲和亞太地區轉移。

歐洲和英國的監管機構將金融穩定、保險公司的詳細透明報告要求、消費者權益保護以及資料隱私標準列為監管重點。保險公司已著手遵循《人工智慧法案》和《數位營運韌性法案》(Digital Operational Resilience Act, DORA)的相關規定。此外,他們還需為《金融資料近用》(Financial Data Access, FIDA),即開放保險法案的實施做好充分準備。該法案預計於2025年正式通過,並將逐步實施。該立法措施為退休金、儲蓄和非壽險產品之間以用戶授權的資料共享奠定基礎。隨著FIDA推動金融業向開放金融和新數據經濟模式轉型,對於希望拓展服務領域的保險公司而言,這無疑蘊含著成長機會。

的保險公司認為不斷變化的監管要求是未來一年的首要營運挑戰
資料來源:美世(Mercer)

5. 採用一致的數據策略

未來的數據策略將與業務策略明確相關聯,並在奠定必要的基礎(例如,基礎設施、治理、品質標準)和開發能夠為業務創造短期價值的能力和使用案例之間取得平衡。

由最高管理階層進行領導有助於確保AI投資和試驗專案得到策略優先考量,並在試驗成功後迅速推動技術的規模化和產業化應用。某些職務(例如:治理、資源分配)最好由企業集中管理,以確保在不同業務部門和職能領域內展開的AI專案之間遵循一致的策略。新的資料集和工具應成為策略規劃工作的重點。具有廣泛影響的決策不應在個別職能部門內部做出,而應合作完成,以儘量減少對整個企業的意外影響。

6. 為服務不足的族群提供保險服務

哪個產業不想找到數千萬新客戶?Forrester研究顯示,對保險公司而言,僅針對全球約40億服務不足人口中的1%設計新的產品(例如微型保險、入門保單)就可能帶來4,000萬新客戶。這一切與目的有關 - 為最需要的人提供保障。

新產品,更實惠、更容易購買和修改是關鍵。參數型保單、針對小農戶的微型保險以及針對小型企業和零工經濟從業者的精準保險,只是為服務不足的族群創造價值的其中幾種方式。一些新興市場的保險公司提供每月僅需0.20美元的健康和人壽保險。這需要大膽的策略思維和創新的行動來滿足這些客戶的需求(並且能夠負擔得起),但服務不足的族群(占全球保障缺口的最大比例)為保險公司維持其穩固的業績底線提供了最大的潛力。



在地觀點

只要存在保障缺口,保險產品設計就有創新的空間

地緣政治風險、貿易緊張局勢造成總體經濟環境不確定性高,保險公司的投資組合,尤其是依賴國際資產的部分,可能面臨報酬率下降的問題,須突破以往更快對投資策略做好因應,完善風險管理,保障資金部位。同時,保險業應運用AI等科技工具,強化風險控管與投資策略,以維護保戶的權益及未來理賠能力。

只要存在需求缺口,保險產品設計就有創新的空間。臺灣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銀色海嘯來襲,醫療照護需求日益升高,進一步增加醫療費用負擔,以及居家醫療照護的需求。因此,保險公司應可思考兼顧保障與風險控管的創新產品,實現保戶與業者雙贏。另一方面,針對高資產人士、老年頂級醫療的保單此等特殊性產品,也可能是未來潛力市場。

臺灣金融監理制度相當成熟,近年來隨著政府積極推動金融創新監理沙盒、保險公司導入數位核保與智慧理賠等創新應用,展現臺灣的保險業也逐漸走向開放中。保險公司也同步推動多元化銷售通路,除了延續傳統業務員體系,並可透過銀行與數位平臺提供保險服務,加速與國際市場接軌。




總結

無論是在單一市場內部還是跨地區層面,全球保險業的市場波動性與不確定性均達到數十年來前所未有的高水準。保險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習以為常的國際穩定環境,在可預見的未來似乎難以重現,甚至有可能消失。但保險公司在不穩定時期有獨特的條件來創造價值。那些以投資AI技術和更強大的數據管理能力來實現個人化溝通和產品的保險公司,將能夠更快地創造更多價值,並將其傳遞給更多的客戶和社群。


關於本文章